審計署再審政府性債務 摸清“家底”才能化解風險
www.fjnet.cn?2013-07-29 11:51?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政府性債務再次面對“大考”,審計署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7月29日9點經濟之聲評論:摸清“家底”,才能化解風險。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政府性債務再次面對“大考”,審計署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 時隔兩年,政府性債務再次迎來大摸底。昨天,審計署官方網站發布一則簡短消息稱,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我們發現,這次審計署并沒有強調“地方”,預計將對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債務首次進行全面審計。 今年6月份,審計署就剛發布了區域地方債抽查報告——公布了36個地方政府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的審計情況。截至2012年底,這些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達到3.85萬億元,兩年以來增長了12.94%,其中16個地區債務率超過100%,凸顯了部分地區地方政府債務過高的隱憂,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舉債的情況。 最近,美國底特律市政府因為無力償還180億美元巨額政府債而向聯邦法院提出破產申請,這給我國同樣深陷于政府債務危機的一些地方政府敲響了警鐘。在地方政府債務已經成為民眾所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的背景下,國務院的這個決定表明,中央政府對越來越膨脹的地方政府債已經高度重視,在通過審計摸清基本情況后,相信中央政府會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來解決這一問題。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對此做出評論。 全國性審計工作將于8月1號開始全面展開,這也是時隔兩年后,審計署對地方債務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其實早在7月26號,一則“國務院急令審計署審計全國性地方債務”的消息就已經在網上流傳。為什么會如此著急地想要揭開地方債務的“蓋頭”來?這張“蓋頭”下的“臉”是否會很可怕? 葉檀:我想它是有一個導火索的,因為現在地方債的風險比較大,經濟下行之后風險到底有多大,我們到底應該出臺什么樣的舉措來應對,現在還是各執一詞。關于地方債風險的問題統計口徑不一樣,央行有自己的數據,銀監會有自己的數據,審計署也有自己的數據。統計口徑、對于負債的風險度估計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各執一詞,我們很難出臺真正的應對舉措。事實上最近一系列地方政府接近破產的消息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比如那些資源主導的城市,如果還出現嚴重危機,像鄂爾多斯、神木,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應對,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方案出來,甚至連風險度是多少都不知道。所以這也是這一次審計署到全國各地去全面進行審計的最最重要的原因。 之所以要展開這樣一場審計風暴,就是因為長期以來形成的地方性債務已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也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隱性炸彈”。最近美國底特律市政府因為無力償還180億美元巨額政府債而向聯邦法院提出破產申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我們的地方政府敲響了警鐘。底特律的命運,有沒有可能在中國的城市重演?目前來看,各省市有沒有能力逐漸消化已形成的過重的債務包袱? 葉檀:根據各機構的數據情況來看,其實地方債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這一次審計署公布的36個城市都是副省級比較重要的城市,連這些城市里一半左右都資不抵債、償還有問題,我們可以想象其他更小的城市,它的情況會怎么樣。但是中國的地方債危機不會以底特律的方式來表現出來,因為從理論上來說我們有預算法,地方政府不允許大規模舉債。從表面上來看,我們每一個地方政府的預決算報告都是收支平衡,它通過地方的投融資平臺,通過政治直接轉嫁到名企來投資公共設施的建設。未來一旦出現破產的情況,我們會發現這些投融資平臺會出現重組,很多通過信托借給投融資平臺錢的人會受到嚴重的損失。其次民間的借貸市場會出現波動,地方的穩定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地方出現資產價格急劇下滑,經濟出現低速發展的情況。 可見雖然可能地方政府破產的情形在我國應該說不會出現,但是地方債規模增長較快,以及資不抵債這些問題都會對社會經濟產生極大的影響,這是絕對不容小覷的。要消化這些債務,可以通過一些什么樣的方式? 葉檀:要消化現在債務是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必須通過跟以前不一樣的方式。以前是通過政府強力主導進行重組,然后全力上收,通過資本市場、證券市場來解決?,F在不能通過隱藏債務滾動逐漸消化的方式來解決,因為目前這只炸彈可能比較大,市場經濟的規模也已經非常大,現在只能以市場的辦法來解決市場的問題,逐漸把之前的資產出售給那些高效的企業,出售給民資。地方首先要解決地方平臺債的問題,在摸清風險的情況下,把那些好的城市、好的資產先保護下來,然后逐漸穩定大局,再把這些平臺逐漸的轉移到真正市場化的人的手里。 昨天有消息傳出,上海銀行間資金拆借平臺,已經停止政府平臺項目審批和拆借。該如何審視這條消息和審計署新動作之間的關聯? 葉檀:銀行間拆借平臺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去年地方債的增長非常快,如果幾千億、萬億的平臺債突然終止,對于地方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打擊。也說明我們現在對于債務清查的情況下,對于地方債的繼續增長是持一個非常嚴厲的態度。銀行之所以這么做,并不是突然的醒悟,或者突然出臺這么一個自律的政策,而是有一個更強有力的主導者來決定這件事情,這說明我們對于平臺債的處理現在是以非常嚴厲的急風暴雨措施。 有專家用“一團迷霧”來形容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審計署要全面摸底,政府有決心撥開這“一團迷霧”。在審計結果出爐后,中央政府又會如何處置地方債務問題? 葉檀:我認為當一團迷霧真正撥開的時候,有一些地方的投融資平臺不具有系統風險性的投融資平臺會破產,有的資產會重組,大部分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資產會進行拍賣。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