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債務“審計風暴”將至 化解底特律式風險
www.fjnet.cn?2013-07-29 15:43? 徐海波?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審計風暴”旨在化解風險 在此次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之前,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審計署就對全國36個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審計。僅僅時隔5個月,再次掀起的“審計風暴”,被一些市場人士解讀為,有關部門在摸底。然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將其看作一項例行工作。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認為,此次地方債大審計是推進改革、穩增長、調結構的工作部署。目的在于盤活存量、吸收增量,防范和化解風險。 專家指出,地方債務支撐了我國近些年基礎設施建設。相比美國、日本等高債務率的國家,我國目前債務水平仍在國際慣例的臨界點之下,在安全區間內。但由于各地償債能力不一,需防范局部地區和具體項目出現債務風險。 今年6月,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審計報告時建議,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進一步清理規范融資平臺公司,抓緊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管理和風險預警機制,實現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全口徑管理和動態監控。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首先,各級政府要改變唯GDP論的政績觀,從長遠謀劃地方經濟發展,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調有限的政府償債能力,保持合理的債務率,通過抑制投資過熱來控制地方債規模。 審計署駐成都特派員辦事處主任科員楊躍東建議,進一步改革稅制,建立事權與財權匹配的制度,消除產生地方政府債務的體制根源。同時,修改預算法和擔保法,允許地方政府直接舉債或提供擔保,并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債務審批程序和管理權限,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結構和使用方向。(記者徐海波)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7-03]北京日報:打破審計怪圈需完善問責機制
- [ 07-06]人民日報:管好公家錢袋子 不能僅僅靠審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