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的臨終,到底什么是尊嚴?沒有任何人能夠替代別人說出這件事情。如果你正確地表達了,如果你被你的朋友、你的親人、你的醫生理解了,他們幫助你實現了你所表達的愿望,這就叫做尊嚴。”——羅點點 2006年,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與一批志愿者,創建了探討死亡問題的公益網站“選擇與尊嚴”,并推出了中國首個民間“生前預囑”文本。“生前預囑”是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的,說明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今年6月,由北京市衛生局主管的“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正式成立,羅點點擔任常務副理事長。 在中國文化中,死亡是個禁忌話題,談死不吉利。人們怕死,常說“好死不如賴活著”,也會詛咒討厭的人“不得好死”。為什么羅點點要打破傳統,提出并推廣“尊嚴死”的概念?這要從她的個人經歷說起。 羅點點:臨終選擇是生命尊嚴,也是對親人的愛 羅點點曾是一名醫生,后投身文學和傳媒界。2006年,她的婆婆由于多個器官衰竭,突然心跳和呼吸停止。醫生對羅點點等家屬說,老人情況不太好,你們要作出決定,是否將老人送進重癥監護室。羅點點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認為,還是不進重癥監護室的好。她猜想,如果老人能夠表達,也會同意她的意見。最終,依據家屬的一致同意,婆婆的生命支持系統被醫生撤下。幾個小時后,老人平靜地離世。 然而此后,羅點點一直很糾結:自己是否有權替婆婆作此決定?婆婆是否真的會同意這樣做?幸運的是,親人們在整理老人的遺物時發現,老人在一個本子里夾了一張紙條,上面明確表示,如果她到最后時刻不能表達愿望,就委托學醫的羅點點處理一切事情。這讓羅點點一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婆婆的臨終囑托,深深觸動了羅點點。她意識到,自己當時面臨的選擇困境,很多人都會遇到。“我是一個醫生,我有這么好的母親(婆婆),我又有這么好的哥哥們支持我,對于我來說這件事情尚且如此艱難,那么對于更多的人,如果他們兄弟姐妹之間有分歧,如果當事人也就是說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人,沒有這么明確的表達,臨終問題會變得非常困難、非常難以選擇。”她說。 今年3月,鳳凰衛視的《冷暖人生》欄目講述了這個故事,并評論說,由于中國文化中對“死亡”二字的忌諱,“很少有人在身體健康、頭腦清醒的時候就對自己的臨終事宜進行交待,對自己有可能身患不可逆轉的絕癥時的治療方案提出建議”,于是“我們把生命中最重要時刻的選擇難題全部推給了家屬和醫院”。 “不是說放棄搶救就是尊嚴。如果你不放棄搶救,愿意和命運戰斗到最后一刻,那你也是實現了你的尊嚴。我們為什么叫做‘選擇與尊嚴’呢?每一個人的選擇,就是每一個人的尊嚴。”她不僅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創建了“選擇與尊嚴”網站,還推出了新書《我的死亡誰做主》。在她看來,選擇不僅是生命的尊嚴,也是對親人最深切的愛。 |
相關閱讀:
- [ 07-23]八年制醫學博士不愁就業 近三成起薪點不足三千
- [ 04-09]美醫學博士親身經歷"巫術治療" 揭開"巫醫"謎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