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天然氣管道開始向中國通氣
2013-07-31 17:19:28?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我來說兩句 |
【環球時報赴緬甸特派記者孫廣勇】7月28日,站在緬甸西南皎漂海邊,《環球時報》記者向海上望去,幾座冒著火苗的巨大海上鉆井平臺十分醒目。一處鉆井平臺上,來自中緬韓印四國的代表共同旋轉閥門,來自孟加拉灣的天然氣開始注入中緬油氣管道天然氣管線首站——皎漂分輸站。數小時后,在中緬油氣管道曼德勒油氣調控中心,隨著緬甸副總統和中國高官共同打開控制閥門,與北京中石油調控中心聯網的大屏幕上顯示,中緬邊境的南坎計量站放空火炬點燃。經過3年艱苦的建設,這個由中緬韓印四國共同投資的油氣管終于順利通氣。幾年間,隨著緬甸國內政局的變化,油氣管項目也經歷了緬甸國內外輿論的風風雨雨,但參與各方都確定管道開通對各方以及整個地區是互利共贏的大事。一名中方高層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緬甸將在其境內每年下載不超過200萬噸原油和總輸量20%的天然氣。專程參加儀式的緬甸副總統吳年吞表示:“中緬油氣管道不僅是參與投資的四國互惠共贏的項目,而且將使緬甸的經濟、工業化和電氣化得到提高,對緬甸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年打造中緬互惠的能源通道 28日當天在皎漂采訪完后,《環球時報》記者沿著油氣管道延伸的方向,乘飛機趕往中緬油氣管道曼德勒油氣調控中心。在調控中心,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汪東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緬油氣管道建成運營后,將使中國進口自中東的原油不必經過馬六甲海峽,而直接從面向印度洋安達曼海的緬甸上岸,并經管線輸送到我國西南地區,對于實現中國能源多元化和確保能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天然氣供應同樣意義重大。”他說,中緬天然氣管線設計輸送量120億立方米/年。而設計輸量2200萬噸/年的原油管線已完成總體工程的94%,預計今年年底達到投產條件。 目前,通過位于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每年運往中國的石油大約2億噸,占中國石油進口量的80%。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說,“中緬油氣管道的意義在于,分散了一部分中國進口能源運輸的風險,有利于緩解馬六甲困局。更重要的是,通過能源管道合作,加強了中國與區域國家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的思路。” 在油氣管道起點皎漂馬德島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平整的30萬噸級油輪碼頭、巨大的儲油罐巍然矗立。3年前,“馬德島還基本是個荒島,島上沒有道路,沒有碼頭,施工人員跋山涉水、劈山炸石,才逐步開辟出一塊營地”,最早進入馬德島的原油碼頭項目部經理唱煥來告訴記者。在這個小島上,熱帶風暴經常侵襲。不僅是馬德島,中緬油氣管道很多地段氣候、地形都十分復雜,地質災害嚴重。管道穿越馬德島兩大海溝,翻越若開山,穿越或跨越伊洛瓦底江等多條河流。美國管道建設專家、環球公司副總裁巴斯特·格雷兩次深入油氣管道現場踏勘后曾表示:“這是我所見到的最難建設的管道工程。很難相信一個團隊能在3年內完成管道建設任務。” 《環球時報》記者此前曾數次探訪油氣管道,在若開山的崇山峻嶺、在緬北的撣邦高原,施工隊伍都奮力拼搏。緬甸當地設備和材料的稀缺狀況超出了預想,有時連沙子也只能從國內運來,甚至造成停工。此外,嚴重的民族和宗教沖突曾給施工帶來影響。汪東進感慨地說:“中緬油氣管道凝聚了中緬等國建設者們的汗水,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創造了奇跡。” |
相關閱讀:
- [03-12] 哈薩克斯坦計劃今年對華供應至少1200萬噸石油
- [03-29] 青海平安縣一天然氣管道爆炸燃燒 300多人被疏散
- [07-24] 挖機清理渣土挖破天然氣管 消防緊急排險
- [07-29] 中緬天然氣管道向中國通氣 憂被地方武裝襲擊
- [05-26] 西氣東輸二線上栗段天然氣管道泄漏 目前仍在搶修
- [03-13] 巴伊天然氣管道項目開建 能否按期通氣仍不確定
- [07-28] 中緬天然氣管道開始向中國輸氣
- [05-23] 中石油董事長:不存在為漲價限供天然氣
- [04-02] 長春:天然氣漲價與發改委“不漲價”表態不矛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