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實施5周年:執法更成熟 推動市場公平有序
2013-08-01 06:39: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8月1日電(王安寧) 中國《反壟斷法》至今已實施5周年。5年來,這部新法與中國經濟土壤相互映襯,在各界爭論探索中不斷完善。5年時間,監管部門運用反壟斷工具更加嫻熟,反壟斷的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三駕馬車” 共同分擔執行反壟斷職責 7月29日,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案件公布平臺正式開通運行,同時公布了12起壟斷案例。社會公眾可上網查閱工商機關所有已結案的壟斷案件處理決定,標志著工商機關反壟斷執法步入公開、透明的新階段。 工商總局負責人介紹,自《反壟斷法》2008年8月1日施行以來,工商總局先后制定并頒布了5部配套規章,包括2部執法程序規章和3部實體規章。該負責人表示,這些規章細化了《反壟斷法》的規定,為開展反壟斷工作奠定了扎實的法律基礎。此外,總局正在起草關于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執法的配套規章,爭取年內出臺。 目前,由商務部、發改委和工商總局三部門共同分擔執行反壟斷職責。分工則延續各自歷史職能。商務部負責審查經營者集中,發改委負責規制涉及價格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壟斷協議,工商總局負責規制除價格工作以外的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壟斷協議,例如劃分地域市場或限制市場交易等。 反壟斷法實施的最初三年,工商總局與發改委均無大動作,2009年,商務部駁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并購申請,成為唯一反壟斷審查禁止案件。業界分析,立法最初階段,相關配套法規還在制定,執法隊伍也需要培訓,三部門職能邊界劃分還需進一步厘清,因此新法難以迅速在現實層面得到執行。 今年以來,《反壟斷法》首現密集執法,集中于消費、食品領域,均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今年1月,韓國三星等六家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協議案,是中國首次對境外企業價格壟斷做出處罰。隨后白酒企業茅臺、五糧液實施壟斷被罰4.49億元,則是中國迄今對價格違法行為開出的最大罰單。 國家發改委對外資面板企業和國內白酒企業開出的這兩張巨額罰單,被認為具有“標桿”意義。6月,發改委再次祭出反壟斷大旗,對八家洋奶粉企業進行調查,引發市場高度關切。 |
相關閱讀:
- [ 07-29]中國5年查處公用企業等限制競爭案件1347件
- [ 07-07]反壟斷調查震動洋奶粉 國產奶贏得市場要靠自強
- [ 07-04]媒體評洋奶粉企業接受反壟斷調查:國貨當自強
- [ 07-03]發改委稱涉案奶企操縱價格知法犯法 或面臨巨額罰款
- [ 07-03]不按規定價格賣就停止供貨 雀巢惠氏等涉嫌操縱價格
- [ 07-03]5年漲價幅度達30% “洋奶粉”集體接受反壟斷調查
- [ 07-03]發展改革委揭露涉案奶企操縱價格三大不法行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