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文章稱破產是美國經濟活力的象征
www.fjnet.cn?2013-08-01 09:49? ?來源:新華國際 我來說兩句
英國《金融時報》8月1日發表了題為《破產是美國經濟活力的象征》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美國汽車城傳奇般的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公司破產幾年后,曾經風光的城市底特律也走上了這條路。二者的破產都暴露了幾十年累積的失敗,包括未能更早地面對現實。 但通用汽車和底特律的破產也體現了美國相對歐洲的巨大優勢:愿意放棄沒有希望的事業,讓更加成功的活動有增長空間。放手注定要失敗的項目是一種力量的象征,而不是示弱。如果歐洲,特別是歐元區,想要走出危機的話,就應該采取 美國式的“嚴厲之愛”。 巨人跌倒了,引發慌亂是自然的。底特律緊急事務主管凱文·厄爾指出,通用汽車重組債務達到1720億美元,而其所在的城市的債務大約為200億美元。承受損失的將是那些曾經認為自己的債權能夠實現的人。毫無疑問這是不公平的。我們也不能責怪債權人盡力讓其他人償還其債務,這正是底特律工會現在希望聯邦政府所做的。 然而,總的來說,美國準備讓賭注倒向它們能夠倒向的地方;至少比歐洲更愿意。情況不總是這樣,1975年杰拉爾德·福特總統說過一句出名的難聽話“去死吧,紐約”(實際上他從未這么措辭),但最終紐約還是獲得了救助貸款。但在過去幾年里,美國政府不惜讓銀行(如雷曼兄弟和很多較小的銀行)、其他系統性企業(如汽車工業)以及很多市政府去找就近的破產法院。 美國的這種嚴厲也伴隨著關愛。在美國,冒險之后失敗并不是終結:重新站起來是一種榮耀。破產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而美國文化傾向于選擇繼續奮斗。美國經濟活力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這種對冒險行為的寬容態度。 歐洲人將破產看成一種更陰暗的道德玷污。傳統上,陷入破產就是被貼上“不可信賴”的標簽,為了遮羞,可能需要永遠離開商界,甚至(曾經發生過)要了結自己的生命。這種態度仍體現于一些陳舊的規則,如愛爾蘭的12年破產期限(現在終于要改革了)。 矛盾的是,在文化上對失敗的這種厭惡,不僅導致了冒險行為的減少,也導致了救助那些冒大風險而失敗者的政策。在歐洲看來,違約實在不可容忍,以至于在當前的危機中,歐洲寧愿幫助破產者償債,結果就是吃苦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日媒稱中國游客大減或讓日本觀光立國目標破產
- [ 07-31]美聯邦法官提出底特律破產時間表
- [ 07-31]美聯邦法官提出底特律破產時間表
- [ 07-30]61個美國大城市背負巨大債務 或爆新一輪破產潮
- [ 07-29]億佰購物破產 千名消費者維權
- [ 07-26]欠巨額債務 世界第8大富豪淪為窮光蛋
- [ 07-24]美密歇根州州長:宣布破產是重建底特律必要途徑
- [ 07-24]底特律破產風險多 城市債券投資者成為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