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冰 時間:2012年1月1日 關鍵詞:上海、“1 6”行業、減稅200億 2012年1月1日,醞釀多年的“營改增”在上海的“1 6”行業率先試點,其中“1”為陸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在內的交通運輸業,“6”包括研發、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等部分現代服務業。 在我國的現行稅制中,營業稅是比較便于征收的稅種,但存在重復征稅現象,只要有流轉環節就要征稅,流轉環節越多,重復征稅現象越嚴重。增值稅替代營業稅,允許抵扣,將消除重復征稅的弊端,有利于減輕企業稅負。 自“營改增”試點“落子”上海以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上海市政府介紹,2012年以來,上海成功實現了“1 6”試點行業(“1”即交通運輸業;“6”即現代服務業的6個行業)從原營業稅稅制向增值稅稅制的順利轉換,將增值稅征收范圍覆蓋到了試點行業所有的貨物和勞務。截至2013年2月底,該市共有16.4萬戶企業納入了“營改增”試點范圍。從試點至今,上海區域內合計減稅約200億元。 然而,“營改增”試點的意義絕非僅僅是減稅。“‘營改增’涉及政府職能的各個層面,牽動著政府和企業、政府和居民之間的關系。它實際上已經成為重大財稅改革乃至新一輪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導火索。”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說。 他指出,“營改增”是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基于實施結構性減稅意圖而啟動的一項改革,如今已成為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改革的逐步深入,最終將打破營業稅和增值稅收入歸屬及其征管格局,并成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導火索。 【高層權威聲音】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評價營改增改革試點“破冰”時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既需要“頂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業,也需要“鋪天蓋地”的富有增長活力的中小企業。近年來,我們出臺了不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這次“營改增”,又在制度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突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取向,效果也最明顯。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說,2012年進行的“營改增”試點綜合考慮了服務業發展狀況、財政承受能力、征管基礎條件等因素。從試點地區看,選擇經濟輻射效應和改革示范作用明顯的地區,呈現“雁陣排列”的格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從試點行業看,包括交通運輸業與研發和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服務,即“1 6”,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從適用稅率和征收率看,新增6%和11%兩檔低稅率,并對小規模納稅人按照銷售額和3%的征收率計算征收增值稅,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 升級 時間:2012年8月1日 關鍵詞:試點范圍擴至12個省市、累計減稅超800億 經過半年左右的試驗,試點地區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嘗到了“營改增”的甜頭。2012年8月1日起,北京、江蘇、安徽、福建、廈門、廣東、深圳、天津、浙江、寧波、湖北等地也相繼納入試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區GDP總量占全國的50%左右。因此,此次試點范圍的擴大帶動的是更大的一盤棋。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納入試點企業戶數、減稅規模均穩步增長,全國試點企業超過130萬戶,累計減稅規模超過800億元,僅今年上半年減稅規模就已超過400億元,減稅面達到95%,尤其是小規模納稅人普遍實現減負,減稅幅度達到40%。 “營改增”試點的不斷擴大,不僅對企業帶來減負利好,或還將推動試點地區破解各種局限。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營改增”是稅收制度本身完善之需。此外,“營改增”改革在當下這一時點得以推進,短期而言會對穩增長、扭轉宏觀經濟下行產生周期性效應,長期則能降低企業稅負,利好中國經濟結構調整。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此前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營改增”對就業促進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從試點來看,中小微企業稅負大大減輕了,吸收就業效應非常明顯。對老百姓來說,毫無疑問是一個利好。從這個角度來說,“營改增”和民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高層權威聲音】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推進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以結構性減稅促進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點”。 李克強說,實施營改增,是推進制造業升級、解決服務業發展滯后問題的重要措施。通過打通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能夠促進工業領域專業化分工,做大做強研發和營銷,使企業結構從“橄欖型”真正轉變為“啞鈴型”,產業層次從低端走向中高端;而且會促進一些研發、設計、營銷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主業剝離出來,成為效率更高的創新主體,實現主業更聚焦、輔業更專業。同時,對服務業實行與工業同樣的增值稅,是國際通行做法,可以為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特別是對分工細、鏈條長的現代服務業,減稅效果會更明顯。就業的最大容納器是服務業,領域寬、覆蓋廣的服務業發展了,就業也就會隨之擴大,這是最突出的改革效應,對城鎮化發展也是有力的促進和支撐。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認為,從“營改增”的成效看: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完善了稅制,這是最基本的一條;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服務業的發展、制造業的升級,這是最關鍵的一條;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和百姓就業,這是最重要的一條。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