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館授課 弘揚功夫 來到美國之后,李小龍接觸到許多身板比自己強壯的西方人,于是根據自身特點,獨創出以運用腿功和閃躲靈活取勝的截拳道。“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墓上的一句中文充滿了哲學味道。雖然沒有畢業,但在華盛頓大學的校友中,李小龍無疑是最著名的一位。《好萊塢報道》雜志稱,李小龍是“大眾文化的全球偶像,與瑪麗蓮·夢露、詹姆斯·迪恩和查理·卓別林等電影明星一樣無所不在”。 畢業于華盛頓大學的賈米爾·蘇爾曼,一名嘻哈音樂歌手,李小龍的鐵桿影迷。2007年,蘇爾曼在華盛頓大學比較歷史系開設了“李小龍貢獻”的課程,20多名學生在課堂討論中還激發了一個創意:在校園里為李小龍建立一處紀念設施。蘇爾曼和學生的建議得到華盛頓大學校方的支持,校方特意提供了3處備選地址。 蘇爾曼的父母均是來自非洲的印度后裔,這使他從小便對李小龍電影中散發的東方魅力和正義精神深深吸引。“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種族主義依然盛行,亞裔還沒有完全擺脫病夫形象,軟弱、矮小、怕事仍是許多人對亞裔的看法,而李小龍展現出充滿活力的東方形象,他執著于通過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突破個人原有能力的界限,沖垮文化、膚色、體能的障礙,讓自己更加完美,也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蘇爾曼的一席話,瞬間加深了我對李小龍的理解。 在華盛頓大學讀書期間,李小龍開始義務向學校師生和社區居民教授中國功夫,并且有教無類、來者不拒。“他從不關心人的膚色、外表,而是注重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贏得了西雅圖各族裔的真心敬重。”為了弘揚中華武學,李小龍的功夫課開到西雅圖的中學。在加爾菲爾德高中,瀟灑、陽剛的李小龍一下子吸引了17歲少女琳達的目光,琳達也一步步成為他的學生、伴侶。 1962年,李小龍的“振藩國術館”在西雅圖大學附近正式開張。如今,當年的武館已變成了“玫瑰谷”小商店。不過,店主瑪麗倒是十分精明,特意在櫥窗上張貼了李小龍的照片,并在店鋪的一角擺放著介紹李小龍的書籍。如此安排,既能表達對李小龍的紀念,也能吸引游客來小店逛逛。一名在店前留影的游客就說:“李小龍讓我懂得,武者出手不是因為功夫高強,而是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候。” 1964年起,李小龍來到洛杉磯發展,開武館、拍電影。70年代初,李小龍回到香港,拍攝了讓他蜚聲國際影壇的4部半電影(最后一部電影《死亡游戲》尚未拍完,李小龍便溘然長逝)。 一代巨星 英名長存 “李小龍是一個非常富有才華和天賦的武術家和電影演員。他始終擁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第一個國際知名的華人電影巨星,為后來者樹立榜樣,他也始終自信能夠實現這一夢想。”回到洛杉磯后,剛好收到安德魯·摩根發來的電子郵件。 “李小龍帶給觀眾、留給世人的是什么呢?我想他的電影便是最好的詮釋。你不必是一個華人,也用不著了解中國功夫,便可以在輕松的電影情節中感受東方文化的魅力——執著、進取、正義、堅韌……年輕觀眾只要跟隨他在銀幕上塑造出的簡單情節,便足以受到道德感染,成為一個走正路的良善之人。” 摩根說。 在西雅圖,李小龍接觸到異域文化,邂逅了人生愛侶,實現了人生之路的重大跨越。然而,有教無類、強而不霸、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些優秀的中華文化始終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并彌散著醉人的馨香,終于使李小龍成為好萊塢最為耀眼的功夫巨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