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客網上發言成雙刃劍 常引發網絡論戰
www.fjnet.cn?2013-08-05 15:26?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不過姜德春指出,上述這些具有開放性和互動功能的網絡手段,也是一把雙刃劍,若弄巧成拙、或發言不慎,反而會使自己損失慘重。最近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一個是一位縣議員,發言不慎,傷害了同行,遭到批判。盡管該議員又解釋又道歉,但最后還是自殺了;還有一個例子,日本某省廳的中層干部為處理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與居民交涉中,將對居民的不滿用比較過激的語言在“臉譜”上發牢騷,遭到群起攻擊,以致丟了烏紗帽。 姜德春所說的縣議員自殺事件,是指6月25日,巖手縣議員小泉光男被發現在巖手縣一戶町的大志田水庫旁身亡,警方認為很可能是自殺。他6月5日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紹說,自己在盛岡市的縣立中央醫院看病時,醫院不用名字而只用排隊的號碼召喚他,他非常生氣,“覺得自己不是到監獄來的”、“沒結賬就回家了,但是一直怒氣難消”,結果他的發言引來潮水般的批評留言,不得不關閉了博客。他6月17日舉行記者會,表示“忘記了自己的公職人員立場,發表了欠思考的不恰當的言論”。但是到6月21日,巖手縣議會和縣政府依然收到762個表達不滿和要求他辭職的郵件和電話。接近他的人士透露,小泉光男曾打電話表示自己“沒有精神了,什么也吃不下去”。 制造話題誘導公眾 姜德春說,政治家一切為了選票,所以政治家與民眾交流,當然以民眾最關心的話題為主。就眼下來說,振興經濟、養老、核電的存廢及外交,是熱門話題。 他說,日本的政治家和政府,很會利用媒體。他們非常善于制造話題,誘導民眾,最后形成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輿論。常見的手法,就是先聲奪人,讓別人跟著他的聲音走。另外一種手法,就是感到輿論不妙時,采取蟄伏的方式,無論如何不發聲,或干脆關閉回復功能,直到風平浪靜。但采取這種方法雖能躲過一時,但容易在選舉時被政敵翻出來加以利用。 他說,至于效果,由于沒有權威和公正的統計,不好妄加猜測。可是,從政府與市民溝通的角度來講,效果應該是難以替代的。尤其是災害預警、公共安全提示等,群發功能的效果在某些場合要超過電視等其他媒體。(參考消息網)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5]安倍縱容“拜鬼”令多方警惕 多名政客蠢蠢欲動
- [ 06-10]日本右翼政客橋下徹真面目曝光 曾任色情業律師
- [ 05-30]日政客為何頻發不當言論? 危險信號值得警惕
- [ 05-28]朝媒譴責日本政客否認歷史 稱日政界嚴重右傾
- [ 05-17]日政客妄言遭猛批 安倍內外交困沖繩鬧“獨立”
- [ 12-10]專家稱日本政治沉淪 政客隨波逐流獻媚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