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日間戰略對立恐將長期持續
www.fjnet.cn?2013-08-06 06:47?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我來說兩句
中日間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很小 中日間政治關系冷淡、輿論相互指責、軍事持續對峙等現象短期內很難改變,未來還可能會引發新的摩擦與危機。不過,中日間爆發軍事沖突與戰爭的可能性相當小,局勢可能會相當危險,但尚不至于失控。 首先,中日雙方戰略上會力避沖突,而且美國依然會發揮一定的“圈禁”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作用。 拋開中日兩國間經濟的高度相互依存不論,兩國各自的經濟增長對東亞地區和平環境的依賴絕對不容忽視,沒有和平的環境,戰后的“日本奇跡”和近30多年來的中國速度均是空中樓閣。在意愿上,不到萬不得已,雙方決策者都不會傾向于戰爭解決。 就可行性而言,戰爭也難成真正的選項。對日本而言,其受制于《日美安保條約》及和平憲法,事實上缺乏獨立的交戰權。而美國雖然樂見中日間保持一定的緊張和摩擦,但為了其戰略利益,決不允許中日間的這把“火”燒得過大而傷及自己。因此,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日本也并非一味地縱容,而是拉壓并舉。一方面力挺日本,聲稱日本對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不可暴力變更,釣魚島屬于日美共同防御范圍;另一方面,對如何履行盟約又語焉不詳,并多次公開警告日本不得挑釁中國,敦促日本與中國談判,近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新加坡與安倍的會面中,再次當面要求日本改善與華關系。某種程度上,美日同盟漸成為日本對外動武的直接障礙。另外,現今的中國軍力已早非吳下阿蒙,日本單獨挑釁中國并無勝算,反而可能加速其衰落。隨著中國海空及導彈部隊實力的繼續增強,日本在安全上對美國的依賴將進一步加深,更缺乏獨自與中國對抗的勇氣。 對于中國而言,綜合實力日漸強大,政治、經濟、執法等手段日趨增多增強,力量對比越來越對己有利,最好的策略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在其他手段尚未窮盡的情況下,戰爭手段自然不是首項。 其次,誤判導致“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非常之低。 有觀點認為,中日兩國的軍艦和飛機長期在東海海域對峙,很可能發生摩擦,并因溝通問題導致沖突發生和危機的升級。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歷史經驗表明,除非雙方有意愿打仗,否則因純粹的摩擦導致大打出手的情況相當少見。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這種因誤判而“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當今軍艦、飛機及岸基雷達等的偵察預警能力大幅提高,這為雙方的指揮官提供了較寬松的反應時間;同時,先進的武器裝備,立體、便捷的通信模式,多手段的情報融合等也使得意外及誤判較難發生。 由日本挑起的中日戰略對抗是對中國和平崛起,特別是海上權力拓展的重大考驗,無論是以戰爭還是和平的方式,中國海洋強國之路都必須過日本這一關。更重要的是,無論中國想與日本交好還是對抗,中國都需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日本因素在中國海權發展及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面對緊張的中日關系,中國需保持平常心,應對日本對華政策及中日關系走向保持警惕,但也不應過于悲觀;無論是對于“安倍進行時”,或是后安倍時期的將來時,我們都要保持冷靜,既不能對中日關系徹底喪失希望,更不能將希望寄托在某一兩個人身上。 與其隨日本領導人而喜怒哀樂,不如扎扎實實做些實際的工作,比如加強對日本問題認真而細致的研究,推動兩國社會的廣泛交流,促進雙方職能部門間,尤其是中下層公職人員間的溝通與互動……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5]調查:僅25%日本人認為日媒客觀公正報道中日關系
- [ 08-02]日要求中國撤油氣設施 中日會迎來東海沖突嗎?
- [ 08-01]外國留學生在日就業難 中日關系令中國學子擔憂
- [ 08-01]日本自民黨擬要求中方撤除東海油氣田開采設施
- [ 08-01]日本自民黨擬要求中方撤除東海油氣田開采設施
- [ 07-31]中方批評日本部分負面言行干擾中日關系
- [ 07-30]日本外相稱期待早日舉行中日首腦會談
- [ 07-30]日媒:“毒餃子”案審理結果或將影響中日關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