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血戰長津湖:1個連大多數呈戰斗隊形凍死
www.fjnet.cn?2013-08-09 11:43? ?來源:人民政協報 我來說兩句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徐(州)東阻擊戰,也是華野防御作戰的范例。當時,宋時輪指揮第七、第十、第十一三個縱隊,阻擊徐州東援之敵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保障主力圍殲安徽宿縣碾莊圩地區的黃百韜兵團。敵在坦克、飛機支援下拼死猛攻,他指揮部隊沉著應戰,堅守陣地,血戰10晝夜,圓滿地完成了阻擊任務。 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統一整編,宋時輪任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司令員。他率部南下,與第七兵團組成“中突擊集團”,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裕溪口至棕陽鎮地段實施渡江。宋時輪指揮作戰一貫深入實際,善于知彼知己。渡江戰役前,他親臨第一梯隊調查研究,提出了第九兵團于4月20日夜與打黑沙洲的部隊同時全部渡江的建議,得到總前委的充分肯定。實踐證明,這一建議完全符合中央軍委和總前委的意圖,實現了渡江作戰的突然性,保證了部隊渡江一舉成功。4月20日晚,中突擊集團首先發起渡江,順利突破敵之江防。沿江之敵紛紛向南潰逃。爾后,宋時輪遵照粟裕的命令,緊緊掌握追擊必須快速的原則,除組織一部分部隊肅清沿江殘敵外,率領主力日行百里,晝夜兼程向東疾進,按時進到吳興,與第十兵團封閉了敵南逃通路,經兩晝夜激戰,將逃敵5個軍全殲于郎溪、廣德地區。 1950年6月,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美國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中國人民組織志愿軍進行了聞名中外的抗美援朝戰爭。11月初,宋時輪被任命為由第十縱隊老底子組成的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率部赴朝作戰。在北京面見毛澤東時,毛澤東風趣地對宋時輪說:“我不會遙控你,我們要你去朝鮮,是用人之長,你要對付的是美國陸戰第一師……” 為出敵不意,給驕橫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一個迎頭痛擊,宋時輪隱蔽企圖,沉著待機。11月7日,第九兵團第二十、第二十六、第二十七軍在夜幕下隱蔽入朝,徒步穿行于高山密林中。21日,15萬人秘密集結到長津湖等地區,在美軍眼皮底下而未被發現,西方軍史學家后稱贊為“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跡之一”。第九兵團入朝后的第一仗就是一場硬仗。當時,兵團的任務是獨立擔負朝鮮東線作戰,在長津湖地區尋殲進犯的美海軍陸戰第一師。此時天降大雪,到11月27日志愿軍發動進攻時,氣溫降到零下40多度。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他創造性地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戰術原則,幾次調整部署,將美陸戰第一師全部和美第七師一部分割包圍于長津湖地區,采取集中兵力、火力各個殲敵的戰法,指揮第二十七軍發起著名的新興里戰斗,全殲美軍第七師第三十一團(加強團),開創志愿軍一次戰斗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紀錄,打出了國威、軍威,使整個朝鮮戰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長津湖之役,第九兵團苦戰13晝夜,斃傷俘敵1.39余萬人,予美軍該兩師以殲滅性打擊,毛澤東盛贊:第九兵團“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這些經典戰例連同宋時輪的英名,早已載入人民軍隊的光輝史冊,成為激勵和啟迪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1951年春,宋時輪被任命為志愿軍副司令員兼第九兵團司令員和政委,參加指揮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戰和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直至1952年7月奉調回國,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戰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宋時輪是我軍一位杰出的帶兵人,具有愛兵如子的名將風范。抗美援朝初期,由于美軍的嚴密封鎖,后勤供應不上,我軍嚴重缺糧,有時一天只能吃上一頓稀飯,不少戰士得了浮腫病、夜盲癥。宋時輪得知情況后,十分痛心地說:“絕不能讓戰士們餓著肚子打仗!”他采取各種措施,想盡一切辦法讓干部戰士吃飽。悲壯的長津湖之戰中,第二十七軍八十師二四二團第五連,除一名掉隊者和一個通信員之外,全連干部戰士呈戰斗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這成為將軍心中永遠的痛。1952年9月,第九兵團從朝鮮回國,車行至鴨綠江邊,宋時輪要求司機停車,下車后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脫帽彎腰,深深鞠躬。(陳瑤)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