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持續“高燒” 格陵蘭九成化冰北極熊饑餓身亡
www.fjnet.cn?2013-08-10 10:45? 楊子巖 王艷磊?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來說兩句
近日,美國氣象學會發布《2012年氣候狀況》稱,2012年成為地球有氣象記錄以來十大最熱年份之一,北極海冰面積在當年9月萎縮至歷史最小規模。 越來越熱的地方 本周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研究所發布報告稱,去年全球氣溫之高,位列有記錄以來前10名。該所研究人員指出,這是一項驚人的發現,并認為“我們居住的地球正變成一個越來越熱的地方”。 在另一份由英美兩國科學家共同進行的調查報告中,北冰洋和格陵蘭島成為2012年氣候變化最為顯著的地區,其變暖的速度是低緯度地區的2倍左右,格陵蘭島97%的冰蓋正在融化,而且北極地區積雪已經降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 日益變暖的全球氣候嚴重影響了人類生活、行為,甚至生命。近日,美國聯邦政府有報告稱,阿拉斯加地區有186個村莊受到氣候變暖的威脅,約占該地區村莊總數的86%。融化的凍土與上升的海平面,使該地區的居民不得不往高處遷徙。 更為嚴重的是,氣候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造成大規模的人員傷亡。據《每日郵報》稱,英國近期遭受了自2006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熱浪襲擊,高溫已造成超過760人死亡。 除此之外,越來越高的氣溫似乎更容易引發人們的暴力行為。《科學》雜志有文章稱,小至家庭沖突,大到政權更迭,背后都有日益升高的氣溫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影響。 全球氣候升高也對動物生存造成了重大影響。英國《衛報》報道,冰蓋融化造成北極熊缺乏食物饑餓致死。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預測,急速融化的冰川將在未來45年間導致超過1/3的北極熊滅亡。 人為原因拖延行動 影響全球氣候變暖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認為主要有自然原因與人類活動兩大類。 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事實是,改變需要行動。 安東尼·吉登斯在其《氣候變化的政治》一書中提到一個以自身名字命名的概念:吉登斯悖論。這個概念意味著,氣候變化問題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具體、不可見和不直接,因此,也就很少有人認識到它的嚴重性并采取積極行動。但一旦等氣候問題變得直接、可見、具體,并迫使人們采取行動的時候,卻又為時已晚。 汽車的使用最為明顯:大家都知道汽車排放的尾氣會給氣候變化產生影響,但典型反應卻是“我個人不用能有什么差別”,面對汽車所帶來的巨大便利,或者干脆“過一段再說吧”。 依靠自下而上的環保主義運動不可能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它的解決需要某種程度上更依賴于自上而下的政治運動。 事實如何?政治家的行動也收效甚微。 部分國家盡管制定了某些氣候政策或者建立了相關機構,但它們或者不系統,或者沒有權威,或者因為政治領導的更替而不能長久,或者成為政治領導人撈取政治資本的途徑。 氣候變化的政治則更令人喪失信心。在民族國家圍繞氣候變化問題所進行的討價還價后面,實際上是深刻的國家利益和資源爭奪,氣候變化問題在其中或者遭到擱置,或者遭到利用。 打破氣候變化的政治 這種狀況必須得到改變。許多國家制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方案必須得到實施,并在科技和公眾教育領域增加投資,以提高公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認識。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京都議定書》相關條款應該得到落實。節能減排應該成為主流。 好消息是,已經有行動在付諸實施。 去年12月,紐約州州長提出建設“可持續發展智能紐約計劃”,實施公共設施節能減排方案,至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4萬噸,相當于公路上減少了6400輛汽車。 歐盟曾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0%,并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例提高到20%。 中國更是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積極參與者,目前已與多國簽署了100多個環保相關協議,并廣泛地參與到國際合作中去。 總的來說,遏制全球氣候變暖需要聯合行動,鑒于發展中國家底子薄弱的劣勢,已經在這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的歐美發達國家應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齊心協力為地球“退燒”。(楊子巖 王艷磊)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