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專家北戴河休假結束 曾獲劉云山看望慰問(圖)
www.fjnet.cn?2013-08-11 08:16? 羅旭?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陳懋章(左二)與陳宇翱(左三)兩家人在海邊漫步。周玉林/攝 殷殷深情系人才 踏浪聽濤報國夢 ——黨中央、國務院邀請特殊一線崗位人才北戴河休假聚才聚心 8月4日,正是暑熱蒸騰的三伏天,避暑勝地北戴河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60位來自我國多個領域和科研生產一線的專家。他們受黨中央、國務院的邀請,帶著家人,暫別繁重的工作,來這里休假一周。 這批專家年齡最大的77歲,最小的32歲,都是活躍在我國科技創新特殊一線崗位的人才代表,包括載人航天、載人深潛、高速鐵路、超級計算機等領域的科技專家。 7天來,涼爽宜人的渤海灣,忠實記錄了老中青幾代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夢想對話,傾聽了當代中國蓬勃向上的創新交響曲。 高度重視與關懷 8月5日晚,央視新聞聯播還沒播完,休假專家們的手機就開始響個不停,同事、同行們紛紛打來電話、發來短信,與他們交流黨中央、國務院對人才的重視與關懷。 原來,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在北戴河看望參加休假的專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廣大專家和各類優秀人才,表示親切問候和良好祝愿。這讓休假的專家以及他們的科研團隊,倍感鼓舞。 邀請專家暑期休假,是中央聯系廣大專家和各類優秀人才的一項制度性安排。自2001年以來,圍繞國家發展重大主題,黨中央、國務院先后邀請了13批700余位專家休假。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是第二次受邀到北戴河休假。他說:“這次到這里來,我最高興的是,看到了一批創造力充沛的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隊伍。” “這意味著困擾我國多年的科技人才斷層終于度過去了。”77歲高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懋章振奮地說,“我們組的‘青年千人計劃’專家陳宇翱是個80后,但他的研究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人才這個第一資源。”長期從事人才領域研究的知名學者吳江說,“中央對專家高度重視與關懷,是在向全社會釋放信號,引導大家為科技專家喝彩,向優秀人才致敬。” 對人才的關注越來越人性化 8月8日下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驅車近300公里來到北戴河,為休假專家們開了一場健康講座。劉玉村的講演深入淺出、詼諧生動,讓專家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專家們紛紛表示,以后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 “為專家開設保健講座,并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安排。”中組部人才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11月25日,航空科技專家羅陽因缺乏醫療知識貽誤病情,在工作崗位上殉職。羅陽的去世,引起了中央領導對于特殊一線崗位人才健康的高度重視,中組部為此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特殊一線崗位人才醫療保健工作的通知。今年的這次休假活動,就是專門為特殊一線崗位人才安排的。 采訪中,記者看到,參加休假的專家們對身體健康的不重視,也的確驗證了中央的擔憂。比如我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一工作起來就廢寢忘食,他的老伴“揭發”說:“老吳6年沒有休過假,6年沒有檢查過身體。”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也是一個工作狂,每周工作時間都有六七十個小時,忙的時候甚至會超過90個小時。中科大最年輕的教授陳宇翱也是如此,每周工作時間至少在70個小時左右,周末晚上不加班,就是他對自己的獎賞。這樣的工作強度之下,盡管只有32歲,陳宇翱的身體卻已處于亞健康狀態。 7天里,這群癡迷于科研創新的專家,被黨中央、國務院“強制”暫離工作崗位,難得地徹底放松身心,踏浪聽濤。“今年的休假安排,充分體現了中央心系人才的殷殷之情,也反映出中央對人才的關注越來越人性化了。”吳江說。 不負平生報國志 雖然是盛夏時分,北戴河的海濱沙軟潮平,涼風習習。夕陽西下,鄭明光和夫人最喜歡在海灘上漫步。此前,鄭明光一直向夫人許諾,抽時間帶她到海邊走走,說了10年也未兌現。如今,終于得閑,踏著浪花,他的夫人感慨地說:“世界上什么是幸福生活?就是兩個人簡單地呆在一起。” 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創造條件。以參加休假專家為代表的各類優秀人才,則在各自工作崗位上不懈探索創新,取得了突出成績,為黨和人民作出重要貢獻。而一年一度的北戴河休假活動,不僅是對專家身心的調節與放松,更是一項重大的榮譽,是對人才奉獻與犧牲精神的再激發。 專家下榻的賓館門外,就是碧波蕩漾的大海。清晨、傍晚,悠閑的專家們三三兩兩,在海邊看云卷云舒,觀潮起潮落……但記者也發現,即使在這難得的休假時光里,專家們也時時牽掛著工作。只要聚在一起,他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科研進展、創新報國與民族振興的夢想。 專家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創新驅動。75歲高齡的王小謨院士說:“要靠創新驅動來建設繁榮富強的國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我雖然已經到了暮年,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懈奮斗,為國家的科技事業添磚加瓦。” “科技報國,關鍵要做到兩點——做學問要癡,做人要傻。癡,就是要真正鉆進去;傻,就是對待名譽地位不要斤斤計較。”陳懋章院士的話引來專家們的頻頻頷首,“只有這樣,我們的科研人員和科研團隊才能夠打硬仗、能夠出成果。”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周的假期一晃過去。8月10日,專家們結束休假,踏上了返程的火車。分別之際,他們相互勉勵:“中國夢是強國之夢,我們每個人都是‘夢之隊’的一員,應當發揚‘一輩子干好一件事’和‘安下心來、專心致志、迷戀至深’的潛心鉆研精神,胸懷理想,腳踏實地,不斷開拓創新,再創中華民族的新輝煌!”(記者 羅旭)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