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伊朗新總統魯哈尼難以開辟外交新時代
www.fjnet.cn?2013-08-12 15:42? 葉海林?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哈桑·魯哈尼博士或稱哈桑·魯哈尼毛拉,已正式宣誓就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及其每每引發巨大爭議的言論就此告別了國際舞臺。圍繞著伊朗行政權力的更迭,魯哈尼本人和他未來所要迎接的最關鍵外部對手的美國都釋放出了一系列互相矛盾的信號,使得美伊關系的走向在魯哈尼外交風格還沒有被世人所感知之前,就蒙上了一層若有若無的迷霧。 正面信號一:美國沒有對魯哈尼當選總統過程的民主成分提出質疑。一改常態的原因固然在于,屬于“溫和保守派”的魯哈尼在美國看來是可以接受的,實際上也體現出美國已經承認了——盡管是被迫的——伊朗獨有的政治體制非美國所能輕易動搖,在伊朗政體問題上搖唇鼓舌并不會產生任何有意義的結果。 反面信號一:就在魯哈尼宣誓就職前數日,美國眾議院以400對20的懸殊“比分”通過議案,要求對伊朗施加更嚴厲的石油制裁,視白宮的勸告于無物。透過此舉,人們很難為未來美伊兩國行政及外交部門之間的可能接觸的可能結果感到樂觀。 正面信號二:魯哈尼在競選中反復批評內賈德時期以給伊朗招來更嚴厲國際制裁為榮的外交風格,強調與“國際社會”改善關系的必要。魯哈尼作為伊朗最為資深的國務活動家之一,其教育背景和從業經歷保證了未來一段時間內,伊朗總統不會再因為其諸如“毀滅以色列”的出位言論在國際社會麻煩纏身。 不過話也不能說得太滿,魯哈尼自己也在宣誓就職前公開譴責“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是伊斯蘭世界根深蒂固的毒瘤”,盡管這番言論是在“國際耶路撒冷日”上發表的,具有明顯的應景性質。然而,在中東這個過度擁擠的狹小區域當中,這樣的言論要想只讓在場的聽眾聽見是根本不現實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就這樣說道:“艾哈邁迪-內賈德是狼,而魯哈尼是披著羊皮的狼。”——如此刻薄的評價卻剛好得到了魯哈尼自己言論的“佐證”,這應該算得上負面信號二了。 互相矛盾的信號如此之多并非難以理解,這正是中東政治背景下美伊關系的現實。伊朗和美國都是大國,具有深厚的外交傳統,既定的外交路線本來就不會隨著個人的變化而變化——哪怕這個人貴為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家的總統。在伊朗,總統并非外交政策的制定者,而更類似于最高的執行者。 某種意義上,基于這次結果有些令人意外的選舉,便斷言伊朗已經結束了內賈德時代而進入魯哈尼時代是不對的,確切地說,伊朗仍然處于哈梅內伊時代,內政和外交都是如此,核政策也是如此。 而在美國,雖然奧巴馬總統理論上和法律上都是合眾國外交政策的決策人,但一個政治生命注定在3年后完結的總統對國會還有多大影響力,可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美國眾議院7月31日的決議不只是在公然挑戰魯哈尼,也是在毫不掩飾地對奧巴馬施加壓力。 在整個中東地區,美國的聯盟體系也不會坐等美國和伊朗改善關系,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國恨不得美國明天就派飛機把伊朗的核設施甚至整個波斯高原都炸回石器時代。他們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撓伊朗與美國改善關系,不論緩和的動議是來自德黑蘭還是華盛頓。在這些因素的干擾和牽制下,即使美伊雙方都愿意從目前處于“頂牛”狀態的核僵局中找到一條出路——哪怕只是為了保留自己和對手的顏面,各自調整立場緩和關系的幅度也會非常有限。 更何況還會有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各種各樣的麻煩事兒時刻提醒美伊雙方,解決核問題也不意味著從此海峽上空便萬里無云。對于一個驕傲的古老國家和一個同樣驕傲的世界強權來說,外交行動自由都是非常奢侈的。(葉海林)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7]伊朗總統魯哈尼:要徹底解決伊核問題
- [ 08-05]敘總理出席伊朗新總統就職儀式 轉交阿薩德信函
- [ 08-05]美國希望魯哈尼就伊核問題與國際社會實質接觸
- [ 08-04]伊朗總統魯哈尼任命留美背景商人為首席幕僚
- [ 08-04]伊朗新總統魯哈尼今日宣誓就職 執政藍圖受關注
- [ 08-04]魯哈尼出任伊朗新一任總統 就職典禮將于4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