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日臨近日本對華對話攻勢 閣員拜鬼恐攪亂形勢
www.fjnet.cn?2013-08-13 07: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方:中日關系面臨嚴重困難 不能空喊對話口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2日表示,35年前的今天,中日雙方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明確了中日世代友好的大方向,進一步鞏固了中日關系長遠發展的政治基礎。條約值得雙方很好紀念和遵循。 洪磊表示,中日互為近鄰,發展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當前中日關系面臨嚴重困難,雙方應在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兩國關系面臨的問題,推動兩國關系恢復正常發展。 針對安倍政府近日在中日對話、改善關系上出現表里不一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日強調,當前中日關系陷入嚴重困難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日方應糾正錯誤,為消除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障礙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空喊對話口號解決不了問題。 華春瑩強調,第一,中方維護釣魚島主權的立場堅定不移,同時始終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為此作出了積極努力。現在的問題是日方一邊口頭上唱高調,一邊不斷采取示強挑釁行動,絲毫沒有對話的誠意。日方應端正態度,言行一致,為雙方對話營造必要的環境和氣氛。 第二,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要正視和面對問題。作為起碼的外交常識,如果舉行高層對話,更需要雙方事先做好充分準備。但日方一直竭力回避釣魚島問題,甚至連問題存在本身都不愿承認,不愿同中方進行認真和實質性的對話。日方應正視歷史和現實,拿出誠意,為對話解決問題作出努力。 第三,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基礎是兩國間四個政治文件所確立的各項原則。雙方應在此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妥善處理影響兩國關系發展的問題,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日方應正確理解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內涵和精神。 日媒擔心日中關系解凍遙遙無期 不樂見“拜鬼” 有日中關系人士表示,如果安倍內閣成員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招致中方反彈,將可能“被看成是日方破壞對話氛圍”。日本外務省干部擔憂地表示:“能否按計劃推進對華外交,要等終戰紀念日后才能明朗。 《日本經濟新聞》11日的報道稱,日中關系解凍遙遙無期。報道說,12日是和平友好條約簽署35周年紀念日,日中兩國政府沒有舉行紀念活動的計劃。日中有識之土就避免在釣魚島問題上產生偶發性沖突進行討論的“北京一東京論壇”也被延期。日中間的堅冰仍然沒有融化的跡象。 《每日新聞》11日刊出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的文章認為,不可否認領土摩擦和歷史摩擦等直接原因導致了日中和日韓間的交惡,但問題是這種狀況會阻礙日中和日韓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他希望日本的領導人在與中國和韓國相處時,能夠以史為鑒。這里所說的“史”是指從古代開始的漫長歷史積淀。與戰火連綿的歐洲相比,東亞的戰爭數量相對較少。但是東亞地區每隔幾百年也會發生一次戰爭,戰后各個國家雖然算不上親密無間,但也能維持相對穩定的關系,從而實現隨后幾百年的和平相處。如何將這樣的外交經驗發揮到現代國際社會中來,就需要各國領導人的智慧了。 《北海道新聞》社論稱,靖國神社春季大祭時,4名內閣大臣的參拜已經遭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中韓的強烈批評,同樣的錯誤不應再犯一次。(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4]美前中情局局長:安倍應努力改善日中關系
- [ 07-18]日本公明黨黨首稱應發揮智慧改善日中關系
- [ 06-29]自斷對話渠道 安倍反指責中國為中日峰會設條件
- [ 06-23]外媒:中日各界漸恢復交流 僵冷關系現解凍征兆
- [ 06-21]日證實內閣官房參事秘密訪華 專家稱欲投石問路
- [ 05-15]調查顯示東南亞取代中國成最受日企重視地區
- [ 05-13]日海保報告設釣魚島特輯 稱中國“反應過度”
- [ 05-13]日海保報告設釣魚島特輯 稱中國“反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