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中央政法委首個防止冤假錯案指導意見
www.fjnet.cn?2013-08-13 18:27? 陳菲等?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隨著浙江張氏叔侄冤案等幾起案件的曝光和糾正,社會各界呼吁防范冤假錯案、加強司法公正的聲音再度高漲。近日,針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央政法委出臺首個防止冤假錯案指導意見。 有關專家認為,這個指導意見“針對性”強,體現了“絕不冤枉一個好人”的公正司法。 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嚴防刑訊逼供 指導意見強調,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羈押后,訊問應當在看守所訊問室進行并全程同步錄音或者錄像。偵查機關移交案件時,應當移交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全部證據。 “雖然指導意見指出是‘重申性規定’,但類似提法十分具有針對性?!北本煼洞髮W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說。 “這是新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增加的內容,總結了多年來冤假錯案發生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刑訊逼供?!敝袊嗣翊髮W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認為,除了在看守所外,在送看守所前還有提外審。只有真正“全面”“全程”推行同步錄音錄像,才能較好地解決刑訊逼供問題。 堅持疑罪從無:嚴防判決“留有余地” 指導意見強調,對于定罪證據不足的案件,應當堅持疑罪從無原則,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不能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 陳衛東指出,“留有余地”實際上就是疑罪從有。指導意見要求堅持疑罪從無,體現了對公民人權的極大保護。這一規定來之不易,是用政法工作幾十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換來的。 浙江張氏叔侄強奸冤案糾正后,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撰文稱,“因為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干預和壓力,法院對這類案件能夠堅持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已屬不易。”他也表示,這種留有余地的判決,不僅嚴重違背罪刑法定、程序公正原則,而且經不起事實與法律的檢驗,最終將會使法院陷入十分被動的地位。 陳衛東認為,指導意見對“疑罪從無”的強化,說明中國刑事司法領域的人士正在反思,也昭示著中國刑事司法在貫徹疑罪從無方面必將有大的變化。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黃京平認為,防止冤假錯案,就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寧可漏捕、漏訴、漏判,也絕不能錯捕、錯訴、錯判。唯此,才能堅守住現代法治的底線,才能切實落實罪刑法定原則和無罪推定原則。 無法回避的是,貫徹疑罪從無原則往往會給司法機關帶來巨大壓力。趙秉志認為,審判機關可以通過尋求其他方式來減輕壓力,但不能以放棄疑罪從無原則為代價,不能讓疑罪從無的裁判底線失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3]冤假錯案要“糾”更要“究”
- [ 07-23]浙江公安廳長:冤假錯案終身追責 取消破案率排名
- [ 07-09]嚴防冤假錯案 中國強化法官責任追究制
- [ 06-19]最高檢:堅守法律底線 堅決防范和糾正冤假錯案
- [ 05-28]周強上任兩月最高法主推公信力 嚴防冤假錯案
- [ 05-07]如何看待冤假錯案中的“功”與“過”
- [ 11-29]重慶啟動平反冤假錯案行動 已有近900警察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