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8月13日電(記者 徐樂靜 實習生張駿)連日來,浙江持續高溫熱浪天氣,各地博物館人頭攢動。誰知,穿拖鞋、摸展品等不文明現象也隨之而來。 日前,溫州博物館下決心攔下“拖鞋族”,此事引起熱議。13日,記者走訪杭州多家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雖然規定“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內”,但對于“拖鞋族”也僅是提醒,不做強制阻攔。 近日,溫州博物館決心謝絕穿拖鞋者進入,并準備了供參觀者更換的洞洞鞋。盡管如此,據溫州博物館統計,7月份仍有1/3的參觀者因為穿拖鞋,而被拒之門外。 對此,溫州博物館館長王新宇曾表示:“溫州博物館珍藏了一座城市的千年文明記憶,讓人們在這里了解溫州的文化和歷史,但個別人卻把展館當作‘兒童樂園’或‘茶餐廳’,令城市文明蒙羞。” 而同樣的不文明情況也發生在杭州各大博物館中。13日,記者走訪多家博物館發現,多數博物館在門口貼有顯眼的注意事項,希望參觀者文明參觀,但成效不佳。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大門口樹立著提示標牌:“文明參觀、安全第一,穿拖鞋者謝絕入內,謝謝合作!” 但記者發現,參觀者并不合作,趿拉著拖鞋進館的不在少數。 博物館科普服務部副主任雷松美告訴記者,從2009年開館接待之日起,警示提醒的牌子就立在門口了,由于二樓館區有玻璃地板,比較滑,為了參觀者的安全,才禁止穿拖鞋者入內。 不過,雖然這塊牌子放置了4年,但環顧四周,拖鞋族們依舊“我行我素”。 “我們在展區做了提醒標示,只能提醒穿拖鞋的參觀者注意安全;他們都到了門口,總不能趕他們回去吧,這樣也不太人性化,有些人還是從外地過來參觀的。”雷松美如是說。 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的工作人員龔女士也表示,館內僅做了禁止吸煙等基本要求,希望參觀者能文明參觀,自覺遵守,但目前并沒有采取強制措施。 浙江刀剪劍博物館和傘博物館服務臺工作人員鐘赟告訴記者,“衣冠不整者是不得入內的,這個是明文規定的,比如有些打赤膊的,肯定被保安攔住的。畢竟是開放式博物館,也有小朋友在內,有些不太文雅的穿著難免會給他人造成困擾。” 鐘赟表示,博物館作為一個開放空間,人流量多的時候很難管理得面面俱到,希望游客能自覺遵守。 對于溫州博物館攔下“拖鞋族”一事,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認為,這是基本文明禮儀,即使是公共場所也需要一定規范。 馮鋼表示,明文禁令“拖鞋族”是無奈之舉,即便有禁令,效果也不會很大,因為文明禮儀僅靠禁令是沒有用的,市民應該要有自覺性,自身就該有公共意識。“當然,即使這樣的明文禁令效果不大也還是需要有,這是表明一個社會態度,倡導文明的態度。”(完) |
相關閱讀:
- [ 08-02]誤踩他人拖鞋遭圍毆致重傷 警方抓獲4名嫌疑人
- [ 07-27]湖南新田稱穿拖鞋菜農因路面不平整自己跌倒身亡
- [ 07-23]快遞員順手牽羊偷雙價值千元舊拖鞋 進了拘留所
- [ 07-19]石獅6歲男孩為撿拖鞋被海水卷走 5市民接力救人
- [ 07-17]少女穿拖鞋滑進江里 小伙營救無人幫忙稱寒心
- [ 07-11]穿拖鞋、高跟鞋開車也罰款 屬妨礙安全駕駛行為
- [ 07-11]魯20多名大學生因穿拖鞋考試被罰光腳跑圈
- [ 07-10]山東一高校20多名大學生穿拖鞋考試被罰光腳跑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