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府野心昭然若揭 靖國神社晴雨表作用減弱
www.fjnet.cn?2013-08-14 11: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網8月14日電 8月15日是日本戰敗日,目前雖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強調不會參拜靖國神社,但決定作為自民黨黨首自費獻上祭祀費。與此同時,安倍內閣多位高官已經或者是表態要參拜靖國神社。華文媒體指出,是否參拜靖國神社是對日本政府對待戰時歷史態度的考驗,但更進一步,面對安倍政權普遍右傾化的局面,是否參拜靖國神社已經不能作為中日關系的晴雨表。 日本政府對歷史態度將再面臨考驗 香港《大公報》援引評論指出,靖國神社的政治使命,公然暴露在毗鄰的靖國紀念館,也即歪曲日本與亞洲的共同歷史。在館里,甲級戰犯被當作烈士來供奉。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被粉飾為阻止強盜掠奪和恐怖主義的正當手段;而日本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侵略,則被歪曲為一場把他們從西方殖民主義手中解放出來的戰爭。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指出,日本政府對待戰時歷史的態度在本周四將面臨進一步考驗:每年8月15日,日本保守派政客常常會參拜東京的靖國神社。靖國神社供奉著14位被定罪戰犯的靈位,因此參拜靖國神社總會極大地觸怒亞洲其他國家。今年安倍晉三及其內閣中的多數要員似乎都將克制參拜靖國神社的意愿,不過政府中許多級別較低的官員都可能會去參拜。 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刊載投稿文章指出,中日兩國的民意非常脆弱,多年的民間外交成果,往往會因為某些政治家的言行而受到極大沖擊。在2006年提及小泉純一郎時期,圍繞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和是不是舉行中日首腦會談,幾乎像“貓抓老鼠”的游戲。小泉執政的五年時間里,精心挑選時間實現了連續五年參拜靖國神社,也實現了同中國最高領導人五年內的連續會晤,這反而被小泉用來對國內展示中日友好的證據。 香港《文匯報》13日投稿文章指出,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個日子本應是象征和平的新開始,而且是各位受害者得到平反的日子,我們以為日本應該懂得懺悔,可是現在日本領導層的行徑卻與走向和平的道路背道而馳。這意味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意識沒有減退,骨子里是認同用武力去侵略他國。日本對過去的侵略罪行根本毫無悔意,認為它敗給的不是自己可恥的行為,不是輸給公義,而是敗給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 韓國《中央日報》13日刊文指出,靖國神社并不是墓地。很多日本人認為靖國神社是國家性的宗教設施兼追悼設施。他們美化侵略戰爭,依然大聲叫囂。如果有人批評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就推出宗教自由的荒唐理論來。令人遺憾的是,只要靖國神社信仰還支配著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只要戰犯廟還堂而皇之地矗立在那里,日本就不會反省在戰爭中的惡性。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4]安倍將在日本戰敗日向靖國神社獻祭祀費
- [ 08-14]韓出版慰安婦受害者著作《請不要忘記我》 已寄安倍
- [ 08-13]安倍參觀日本農戶梯田 宣傳保護小規模農戶(圖)
- [ 08-13]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期望再度落空
- [ 08-13]安倍稱將努力修改憲法 這是其“歷史使命”
- [ 08-12]安倍回山口縣為亡父掃墓 匯報參院選舉獲勝(圖)
- [ 08-12]鳩山批安倍包圍中國戰略 自曝夫人在學彭麗媛歌曲
- [ 08-12]安倍將會晤美國參院高官 擬就對華政策密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