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成為官場現形“器” 也引發侵犯隱私爭議
www.fjnet.cn?2013-08-15 07:0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來說兩句
③請法律遮擋隱私 攝像頭應該安在哪?誰來監督“監控者”?如何保障公共安全?又如何守護隱私? 一連串的問號里,一邊是尚未明晰的權力邊界,一邊是公私難分的“模糊領域”。在公共治理、反腐與公民隱私之間,這個權衡良久上下搖擺的天平,如何才能審慎地放上使之取得平衡的砝碼? “國家基于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在公共場所設攝像頭有其一定意義,而且從現代社會的終極正義而言,其合法性是不容懷疑的。”屈茂輝說,“但也不能犧牲權利換安全,這需要在立法和執法等多方面規范攝像行為。” 首先,關于攝像頭的安裝場所問題,資深政法欄目媒體人戴松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攝像頭應該安裝在公共場合,而在公共場合安裝時則要注意是否侵害了私人私密的空間。例如,如果一條街道的攝像頭剛好可以照到旁邊的廁所,這就會引起爭議。” 其次,是誰有資格來安裝以及攝像資料應如何管理?屈茂輝說:“攝像頭應該由公權力機關來安裝,而非私人。而管理的關鍵問題則是采集信息之后,信息的利用和去向要合法,要體現法治的基本要求。采集的信息應該由特定的機關使用,而這也是立法上急需進行明確的問題。” 另外,屈茂輝還表示,視頻資料不能隨便流出。為此要完善隱私的法律保護,對監控數據進行嚴格的管理,要制定查看、使用影像的嚴格程序。 目前,除8月1日河南省最新通過的《河南省公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條例》外,北京、重慶、深圳、廣州等地都已經有公共攝像頭的地方規范。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規范是粗線條性質的,欠缺具體細化,而且我們缺乏一部對監控系統進行規范的全國性法律。”屈茂輝教授說。 在這方面,我們也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例如美國法律就允許在公共場所安裝監控設備,只在某些特定的“合理區域”,如衛生間、更衣室、臥室等場所有隱私權保護。而在英國,使用攝像頭的地方必須加上明顯標識,所以在大街小巷,會看到許多地方都標有閉路電視監視系統的英文縮寫牌子。 另外,法律的完善和細化當然是我們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但是,個人的行為與法律意識也同樣重要。 “所謂公共場所,就是所有人都能共聞共見的地方。所以,為了避免自己隱私被暴露,關鍵是要在這樣的場所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戴松說。原因是當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隱私暴露于這種場合時,理應已經想到因此可能要承擔的隱私風險。 “徒法不足以自行”,應該通過法律建設,提高社會民眾和廣大執法人員的法治觀念,使隱私權利被接受為公眾意識和社會常識,這樣才能減少對安裝攝像頭所引發的問題的爭議。 制圖:潘旭濤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3]《快男》15強訓練營24小時直播 70個攝像頭覆蓋
- [ 08-10]安徽一學校4名女生寢室內遭性侵 監控視頻曝光(圖)
- [ 08-04]密碼與銀行卡放在一起 救命錢一覺醒來被偷
- [ 07-29]火鍋店深夜遭賊“光顧” 鎖被剪丟了15個銅火鍋
- [ 07-29]穆爾西仍未被移送監獄 24小時監控防范自殺
- [ 07-21]北京“7-21”暴雨京港澳高速被淹處建起逃生通道
- [ 07-14]少林寺陷利益糾葛:方丈臥室搜出攝像頭正對床頭
- [ 07-10]印媒宣稱中國解放軍“拆走印度監視攝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