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媒體解釋為什么取消與普京的會晤時,奧巴馬總統將普京比作“坐在教室后排無聊的孩子”。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對此反唇相譏,“俄羅斯行事像個成年人,希望美國也是。”有的文章稱,美俄關系已經跌落懸崖。在亞太地區,美國和其他國家又能好得了多少呢? 軍事遏制意圖太明顯 自奧巴馬上任之初,其外交政策就基于擴大與外界的接觸:重塑與俄羅斯的關系,與中國謀求合作,提出與伊朗和委內瑞拉等敵對國家領導人開始新的對話。 但有德國媒體分析,奧巴馬的處境與前總統卡特相似:讓美國到達了一個超級大國永遠不該到達的處境,參與世界上的所有沖突,卻不能隨意行動。 敘利亞內戰、埃及政局變動、美俄關系惡化、“基地”組織的復興……美國正在遭遇一系列失敗,世界再也不敬畏這個世界上碩果僅存的超級大國了。美國CNN這樣評述。 在亞太,美國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但原因在于美國。 “重返亞太”戰略有三個支柱:外交上加強與盟友的關系并改善與敵對國的關系,軍事上增加軍事部署,經濟上擴大美國影響力。但在現實的施行卻是“軍事一馬當先”。 前任國防部長帕內塔就主張將六成的兵力部署在亞太,新任防長哈格爾在堅持前任理論主張的同時,又明確提出許多“看得見的”行動方案,內容涉及空中、地面力量部署和高科技武器投入等各個方面。 美國頻繁與區域內周邊國家展開的軍演、對太平洋地區軍事部署的加強以及與一些國家在軍事領域合作的“破冰”往往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重返亞太”的遏制意圖太過明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