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措把關網絡安全 設置未成年人瀏覽限制
www.fjnet.cn?2013-08-18 13:29? 藍建中?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日本是網絡大國。互聯網和水、電一樣已經成為每個日本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在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對互聯網進行有效監管,日本一直在不斷摸索和改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陸續制定了十幾部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在這一較為健全的法律框架下,又有以下幾個監管重點: 第一,隱性實名制。雖然日本最主要的網絡論壇、聊天室大都可以匿名發帖,貌似沒有實施實名制,但事實上,通過對IP地址等數據的備案,網民的一舉一動都處于網管和警察的監控之下,其效果已經等同于實名。 而在手機上網日益普及的今天,日本的手機堅持“一機一卡一電郵”的捆綁銷售,還必須備案身份證、駕照等有效證件。包括日本最大視頻網“niconico”在內的許多網站,又要求必須用手機電郵注冊。因此,實名制認證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經悄悄完成。 第二,重點保護未成年人。2008年6月通過的《青少年網絡規范法》,明確將3種信息劃歸“有害信息”范疇,并要求通信商和網絡服務商就這些信息設置未成年人瀏覽限制。這3種信息分別是“誘使犯罪或自殺的信息”、“顯著刺激性欲的信息”和“顯著包含殘忍內容的信息”。 此外,日本三大通信運營商已在其運營的手機系統中內置了家長管理軟件,用來過濾有害信息。近兩年,通信商還先后推出了兒童專用手機,這種手機刪除了網頁瀏覽和短信功能,僅能和通訊錄中預存的號碼通話,還配備了GPS定位系統和報警器,受到家長的廣泛好評。 針對兒童色情犯罪,日本2010年7月通過了《杜絕兒童色情綜合對策》,2011年6月又通過了《兒童賣春、兒童色情行為處罰條例及兒童保護關聯法》。 第三,知識產權保護與時俱進。以“文化立國”作為21世紀基本國策的日本,歷來極端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2011年6月,日本國會再次修正了《著作權法》,將電子書等新型出版模式全面納入《著作權法》保護范圍。與此同時,“域名紛爭處理方針”等被寫入新的《商標法》。在日本,不僅上傳無授權信息是非法行為,下載和持有盜版產品同樣違法。 除此之外,日本在消滅垃圾郵件、打擊計算機病毒傳播、保護網絡用戶信息等方面也有著明確的法律依據。日本2011年對《刑法》進行了部分修正,要求網絡運營商原則上保存用戶30天上網和通訊記錄,根據必要還可以再延長30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韓媒稱朝鮮控制10萬“僵尸電腦” 威脅韓網絡安全
- [ 07-26]最新網絡安全風險提示:虛假購票欺詐案暑期頻發
- [ 07-25]國防部回應"美中情局攻擊中國電腦"
堅決維護國家網絡安全 - [ 07-11]外交部就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網絡安全問題等答問
- [ 07-11]外交部:網絡安全應成為中美對話與合作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