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勾勒“以人為本”災后重建路徑圖
www.fjnet.cn?2013-08-19 14:01? 蔣濤?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7日晚在岷縣招待所聽取匯報,研究災后群眾過冬過渡安置和重建工作。他強調,在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災害頻發的大國,必須加強科學的救災體系建設,有效應對重大災害。要動員迅速,指揮科學,保證專業救援力量第一時間到達,有效應對重大災害。廖攀攝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蔣濤)7月22日,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發生6.6級地震,使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遭受重創。8月17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從北京趕赴岷縣考察災區的過渡安置和災后重建工作,并對完善應對災害機制提出五點要求,勾勒出科學有序有效開展岷漳地震災后重建的路徑圖。 在此次李克強的路徑圖中,“以人為本”、“科學應對”、“合理把握政策”、“因地施策”和“向全民普及防災避災救災知識”,成為關鍵詞。 “人是最寶貴的,救災、安置、重建都要圍繞這個中心。”李克強強調。而這已經成為中國政府歷次抗震救災中形成的共識。 具體而言,政府在災難發生之前向民眾普及自救互救知識,在災害發生時盡全力救人,在過渡安置階段盡量滿足民眾生產、生活需求,在災后重建階段加強受災民眾教育、引導等方方面面,其核心在于幫助當地居民恢復正常生活。 “李克強強調‘以人為本’的救災理念,反映出高層希望將這一理念貫穿到整個災后重建的具體實踐當中。”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慶鈺認為,之所以強調這一原則,也是因為該理念在執行層面面臨一些實際挑戰。 馬慶鈺提出,中國目前面臨災難后的生命搶險救援階段各地資源匯集速度快、效率高,但是在這些物資的使用階段,則存在初期可能出現的“愛心擁堵”,后續重建階段因缺乏科學指導和有效監督,則可能出現物資使用奢侈浪費的情況,甚至出現濫用救災資金修建豪華設施的情況。 “災后重建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恢復和重建家園,應建立在科學有序的基礎上,而不是個別人借機搞無度開發,借機搞奢侈浪費、超越當地實際的建設。”馬慶鈺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9]李克強:完善科學有序有效應對災害機制
- [ 08-19]李克強考察甘肅岷縣漳縣地震災區
- [ 08-18]李克強: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就是增添社會財富
- [ 08-18]李克強考察蘭州民營企業
- [ 08-18]李克強:完善科學有序有效應對災害機制
- [ 08-18]李克強: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地區就業和創業
- [ 08-18]李克強:國家需要能夠為社會服務、創造財富的人才
- [ 08-18]李克強輾轉九小時赴甘肅地震災區 細察民眾飽暖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