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面對埃及亂象尷尬無奈
www.fjnet.cn?2013-08-20 09:21? 王傳軍?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埃及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二大軍事受援國,也是美國試圖借“阿拉伯之春”在中東地區打造的民主樣板。然而,今年7月初時任總統穆爾西被軍方罷黜所引發的政局動蕩和大規模流血沖突卻讓美國陷入尷尬與無奈之中,在如何尋求政治影響力與推廣“普世價值觀”之間的平衡問題上舉棋不定。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在1978年“戴維營協議”后,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大量軍事援助,使埃及自1979年后便成為中東地區僅次于以色列的第二大軍事受援國。據美國媒體報道,1987年以來,美國每年向埃及提供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此外還有2億多美元經濟援助。 2011年,席卷中東地區的“阿拉伯之春”將統治埃及長達30年之久的穆巴拉克趕下臺,2012年6月穆斯林兄弟會領導人穆爾西當選總統。對此,美國曾一度歡呼雀躍,并極力拉攏穆爾西,希望重塑埃及在中東地區民主樣板的形象。但穆爾西并未遂美國人所愿,他不僅加快推動伊斯蘭勢力重返政壇,企圖控制輿論,還關閉美國在埃及的人權等非政府組織,這讓美國人甚為惱怒。 今年7月3日,執政只有1年零4天的穆爾西被埃及軍方罷黜并囚禁。對軍方再度粗暴干政的行為,美國卻給予了默認,拒絕將軍人的行動定性為“政變”。兩周前,克里接受巴基斯坦電視臺采訪時曾說:“截至目前,我們并不認為軍隊奪權了,埃及仍是民選政府在管理國家,軍方只是在恢復民主。”然而,令美國始料不及的是,穆爾西的支持者以及穆斯林兄弟會拒絕承認軍方組建的臨時政府,在埃及全國范圍內發動了支持穆爾西的抗議示威活動,并最終與軍警部隊發生大規模流血沖突,導致埃及政局動蕩進一步加劇。據報道,埃及臨時政府已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并對穆爾西支持者的示威活動采取了鎮壓和清場,導致8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盡管府會內部都存在不同意見,但為維持與埃及的長期盟友關系,特別是保住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美國在埃及政局動蕩方面的表態一直非常謹慎,并不斷進行“從中調停”。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在穆爾西下臺后曾兩赴埃及,試圖調解軍方與穆斯林兄弟會之間的矛盾,并希望臨時政府盡早舉行選舉。美國國務卿克里和國防部長哈格爾自上月初以來已多次分別與埃及臨時政府、軍方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盟友進行聯系,希望共同努力化解埃及政局危機。本月上旬,受奧巴馬委托,美國會重量級聯邦參議員麥肯恩和格雷厄姆又赴埃及,企圖繼續說服軍方和臨時政府停止鎮壓示威者,并早日舉行大選,并以停止軍援威脅軍方。然而,美方的這些努力可謂“吃力不討好”。埃及軍方批評美國當時給予穆爾西無條件的支持,導致穆斯林兄弟會勢力的大幅反彈,而美方默認軍方“政變”的行為也激怒了穆爾西的支持者。美國的努力未能阻止埃及政局的動蕩與流血沖突的繼續。上周四,奧巴馬為抗議埃及軍方對示威群眾的血腥鎮壓而宣布取消即將舉行的美埃軍事演習后,周五,軍方又與數萬名示威者發生沖突,導致173人喪生,上千人受傷。 有媒體分析指出,當前埃及局勢的發展已使奧巴馬政府陷入束手無策的尷尬境地。美政府官員以及美在中東地區的盟友們都認為,切斷對埃及的軍事援助可能會使當前的危險局勢進一步惡化,導致埃及中斷與美國的關系,并使穆斯林兄弟會的支持者更為大膽地發動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而如繼續維持軍援,軍方無疑會認為美方離不開他們,還會肆無忌憚地鎮壓示威群眾,也會導致局勢前景更加暗淡。在這種情況下,奧巴馬政府只能期待奇跡出現。(本報華盛頓8月18日電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王傳軍)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0]埃及當局在開羅逮捕穆兄會最高領導人巴迪亞
- [ 08-20]埃及政府拒絕所有外來干涉 強硬回絕歐美施壓
- [ 08-20]穆巴拉克敏感時刻將出獄 中東及西方面臨反思
- [ 08-20]穆巴拉克敏感時刻將出獄 中東及西方面臨反思
- [ 08-20]埃及法庭對穆巴拉克涉嫌挪用公款案作出釋放裁決
- [ 08-20]沙特警告不要用停止援助威脅埃及
- [ 08-19]武裝分子對埃及警察施槍決極刑 致25死2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