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
麥凱恩在日言論不止為安撫日本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8月21日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舉行會談,麥凱恩在會談后的記者會上表示:“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這是美國國會與美國政府的立場。也會傳達給中國。”在談到中國公務船多次駛入釣魚島周邊海域時他稱,“中國侵犯了日本的主權”。麥凱恩當天還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會談,麥凱恩說,他與安倍就日本的集體自衛權問題交換了意見,他認為,安倍政府若能通過修改憲法解釋允許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美日同盟應該能得到強化”。
麥凱恩如此大放厥詞,是“口誤”還是表達了他的真實想法?是代表他個人還是代表美國某些團體?他選擇此時說這番話是何用意?
恐非“口誤” 也不僅是個人觀點
麥凱恩此番言論一出,讓人大跌眼鏡,因為這與美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不偏向中日任何一方”的表態大相徑庭。一些日本外交消息人士和媒體甚至也產生疑惑,懷疑麥凱恩“是不是把釣魚島處于日本的施政權之下口誤說成了主權”。
這種懷疑并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麥凱恩“口誤出糗”的前科不少。比如,2007年,他曾稱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德國總統普京”。2008年6月,在談到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時,他說:“我們怎能向索馬里政府施壓?”他的高級助手馬克·索爾特急忙更正說:“是蘇丹(政府)”。2008年,麥凱恩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競選總統時,民主黨曾借他的“失言語錄”不斷提醒選民,“他老糊涂了”。
此番放出關于釣魚島問題的“厥詞”,是不是年已77歲的麥凱恩的又一次“老糊涂了”的“口誤”呢?
國際問題專家、外交學院戰略與沖突管理中心主任蘇浩教授表示:“這應該不是口誤,而是麥凱恩個人真實的想法。”
蘇浩教授說,麥凱恩是一個非常保守和強硬的“鷹派”人物。在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上,麥凱恩一直以來都對中國持強硬態度,從他嘴里說出的這番話,是不令人意外的。蘇浩表示:“就我個人的觀點看來,我認為麥凱恩說出這番言論是經過考慮的,是有針對性的。而且,這不僅僅只代表他個人的觀點,還代表了美國國內像他一樣的那些保守勢力和保守政治團體的觀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潛在的美國政策選擇。”
發言時機選擇別有用意
麥凱恩除了聲稱“釣魚島是日本領土”,還表示“這是美國國會與美國政府的立場”。美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是否真如麥凱恩所言發生可能發生變化?
蘇浩教授認為:“麥凱恩雖然是共和黨的重量級人物,但他畢竟不是一個正式的政府官員,而只是一個參議員。所以,他的表態并不能代表美國政府和官方。”
蘇浩教授說:“美國政府的立場應該不會發生變化。”“不選邊站”才是美國政府正式作出的表態。如果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真的發生變化,肯定將對中美關系造成巨大破壞。因此,考慮到中美關系的大局,美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一直比較謹慎。
但蘇浩教授同時也指出,麥凱恩的此番發言,確實也“釋放了一些信息”,透露了美國的“一些潛在考慮”。而且,麥凱恩選擇的發言時機,也別有深意。
8月19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剛剛在華盛頓與美國防長哈格爾舉行了會晤,雙方就加強兩軍務實交流與合作達成了多項共識。常萬全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人民一向愛好和平,中方始終是亞太和平穩定的堅定維護者,始終堅持通過對話談判解決有關爭端”,“但是任何人不用幻想中方會拿核心利益作交易,不用低估我們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
蘇浩教授認為,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此次訪美,將中美在軍事關系上的交流與合作明顯向前推進了一步。而中美關系的親近,恰恰是日本政府最為擔心的。美國這時需要作出一些平衡的姿態,麥凱恩選擇這個時機發表這樣的言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撫和緩解日本的不安。
日本右翼表示“鼓舞人心”
麥凱恩雖然只是一名參議員,但他到訪日本卻受到日本首相安倍的接見,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對于麥凱恩的發言,有日本右翼高官更是仿佛遇到“知音”一般,表示“這是與日方主張一致的,是鼓舞人心的”。
蘇浩指出,日本一直期待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作出更加明確的傾向日本的表態。安倍今年2月訪美時,就希望促使奧巴馬更進一步地作出這種表態,但奧巴馬并沒有響應。盡管如此,日本依然希望美國方面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能站出來做這種表態。至于表態者身份、職位如何并不重要。可以說,此次麥凱恩的發言,讓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如愿以償”了。同時,這也確實體現了美國一些政治人物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支持程度。
“雖然麥凱恩不是正式的政府官員,但這是美國重要政治人物第一次在釣魚島問題上作出如此明確的、具有偏向性的表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態。對此,我方必須要給予關切,對于美國一些政治人物的這種錯誤觀點,要給予及時的批評和回應。”蘇浩說。
8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就美國參議員麥凱恩涉釣魚島言論答《中國日報》記者問時表示,中方奉勸美國有關議員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洪磊說:“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任何人想否定這一基本事實都是徒勞的。我們奉勸美國有關議員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以免使有關問題和地區形勢更加復雜化。”
本報北京8月22日電 本報記者 陳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