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催生人性之惡? 個人暴力事件頻發引深沉拷問
www.fjsen.com?2013-08-24 14:10? 蘇北?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往深處延伸,我們則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價值的流失和追尋。 讓每一個人都能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是近年來廣大民眾最強烈的呼聲。收入不公,讓弱勢群體倍感生活壓力的沉重,基尼系數的居高不下,已接連敲響“中等收入陷阱”的警鐘。 更為顯眼的是財富不公。看一看網絡舉報的那些官場上的“房叔”“房姨”“房姐”,坐擁幾十套房產的財富神話如何能輕易制造出來?再看一看許多鄉村,土地被政府強行低價征占、被資本強勢集中流轉,農民的“財產性收入”被何人侵奪?更深層的則是權利不公。 在制度的縫隙中,在政策的扭曲中,權力的尋租與資本的依傍相鏈接,壟斷更多的發展資源,占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攫取更多的發展紅利。利益的多元,社會的層化,給底層民眾帶來的,不僅有制度性的分配不公,而且有等級化的人格歧視。 一些自恃“有身份”的特權者高高在上,頤指氣使,一些標榜“有身價”的暴發戶氣粗如牛,肆無忌憚,不時還冒出一些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雷人雷語,那種野蠻的專橫和赤裸的炫耀咄咄逼人。 當底層民眾的心中涌起一種對生存發展的無力感、對人生夢想的挫敗感和對尊嚴體面的羞辱感,任何一點新的傷害,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最后一根草。 公平正義既是一種理性原則和道義要求,也是一種現實的社會關系和日常的生活意義。 從系列極端事件的發生中,我們還體驗了國民心性的演變和底線倫理的挑戰。 在社會共同營造的文化氛圍中,在百姓共同沉溺的文化期待中,個人暴力和社會戾氣,已經獲有了它生長的激勵和文化的因子。先聽聽家長對孩子為人處世的日常教育,不少是凡事既不能忍讓、更不能吃虧的諄諄告誡;再翻翻書攤上成功學勵志學的經驗秘訣,不乏狼性文化、厚黑之道的特別推崇;還有引發社會爭議的黑暗童話熱中的經典顛覆,時興恐怖、丑陋的人物形象,渲染陰暗、殘酷的故事結局。 兒童需要鮮亮多彩的世界和美好光明的向往,社會需要懲惡揚善的激勵和理性文明的建設。可是,我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張揚的又是什么,播種的又是什么? 當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放開閘門,讓私利無限膨脹,物欲恣意橫流,當市場經濟的潮水急速漫過社會生活的堤壩,優勝劣汰的競爭無情演變弱肉強食的互殘,當一個社會縱容惡行、播種仇恨和張揚暴力,或庸常或極端的人性之惡沖決了心理的障礙和道德的禁忌,公然招搖過市,自我標榜,當文明不能行其道,正義不能彰其本,原子化、陌生化和叢林化成為生活的現實,道德的危機、社會的潰敗也就行之不遠了。 我們需要重建社會,重建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重建社會倫理和社會價值。 所幸的是,我們的心靈中,依然有公平正義的堅守和捍衛;我們的生活中,依然有道德良知的呼喚和踐行。許許多多的“最美”人物,正在用自己默默的努力和平凡的奮爭感動著周圍,感動著中國,用他們點點滴滴的日常之善,絲絲縷縷的人性之美,在燃燒人們向善而生的意愿,在激發人們永不停息的前行。 希望就在這里升騰,力量就在這里凝聚。呵護這種希望,壯大這種力量,我們就能改革制度,就能改變社會,也就能改善我們自己。(蘇北) (半月談)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2]謠言止于正義 謠言止于法律 “謠言推手”被抓 楊瀾羅援得清白
- [ 08-19]大埔被拆滿月 2萬人凱道聲援
- [ 08-14]李某某案的法官該怎樣度過這場輿論戰
- [ 08-13]防止冤案需要“源頭治理”
- [ 08-09]“偵探式維權”難復制,要以法治維護公平
- [ 08-05]九旬老漢賣饅頭被取締 “正義哥”幫叫賣瞬間賣光
- [ 08-05]“問題官員”復出如何不再刺痛公眾
- [ 08-03]發改委:推進行政審批改革 促進事業單位公平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