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曝出多起企業騙補事件 部分官員在其中尋租腐敗
2013-08-28 08:31:21? ?來源:半月談 責任編輯:林洪熙 陳瑜輝 |
記者:那么,當前我國產業補貼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呢? 馮飛:前面說到了監督不夠、透明度不夠導致的騙補、尋租等問題,這是一個方面。除此之外,我們的產業補貼還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是補貼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夠明確。比如對于剛剛起步的新興產業,我們是要通過補貼政策使這個產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實現規模生產,使得技術由不成熟到成熟,市場由不認可到認可,再到大規模消費,從而使產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不過現在一些補貼政策在這方面效果不明顯。 二是有可能對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造成影響。一方面,有的行業本來競爭十分激烈,需要進行洗牌兼并重組了,但一進行補貼,那些不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可能又活了下來。另一方面,由于補貼都是補給本地企業,弄不好就會割裂統一的市場,使得地方保護主義抬頭,進而使產業出現分散發展的格局,不利于產業的轉型升級。 記者:如你所言,補貼還是需要的,不過怎樣使它更規范、更合理、更有效呢? 馮飛:我認為補貼政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是在制度設計上更加優化、精細化。比如可以制定領跑者標準,即當前行業中最優者的標準,達到這一標準的,予以補貼,以此激勵企業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能效等。 二是增加補貼的透明度和公開性,補貼的標準、對象、程序以及效果等,都應該讓公眾知曉,或者有渠道可以查詢。 三是可以在補貼政策中引入競爭,補貼給誰不是由政府部門指定,而是通過一定的競爭程序產生出來。 四是建立效果評估機制,即補貼實施之后,產生了什么樣的效果,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應該有一個評估,而且是第三方評估,以此來決定下一階段補貼政策如何實施、是否實施。 記者:那么,完善補貼政策總的原則是什么呢? 馮飛:從根本來講,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市場能干好的事情,政府一定不要去做。一些重要的新興產業,處在發育初期,市場還不成熟,技術面臨瓶頸,政府可以用合適的方式推一把,主要是培育市場,發育市場機制,然后慢慢地市場進、政府退,直至完全退出。補貼政策一般都應該有這樣一種理念和操作取向。(記者高遠至,實習生 孫曉翠) |
相關閱讀:
- [ 10-18]江蘇質檢院回應騙補質疑:不是高效 是先見之明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