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系存在結構性失衡 需解決政治互信缺失
www.fjnet.cn?2013-08-29 16:55? 樓春豪?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原題:推進中印新型大國關系正當其時 中印同為文明古國、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兩國國情相似、任務相近,需要構筑求同存異、包容互惠的新型大國關系,這對雙邊關系乃至整個國際體系都有裨益。 中國和印度8月20日在新德里舉行第五屆副外長級戰略對話,就雙方共同關切的議題進行討論,涉及邊境、跨境水資源、貿易失衡及科技合作等領域,并就印總理辛格年內訪華事宜進行商洽。幾乎與此同時,外交學院和印度觀察家研究基金會于8月19~20日,在京舉辦題為“新型大國關系:中印關系新趨勢”的中印智庫對話。一場中斷3年后重啟的戰略對話,一場智庫學者間的高端對話,背后的邏輯是中印政府和學界對日趨成熟的雙邊關系的肯定,以及對深化合作、構筑中印新型大國關系的期待和努力。 近年來,由于國內外環境穩定、各自戰略目標趨同、合作外溢效應擴大等因素,中印關系日趨成熟、穩定,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奠定基礎。 首先是政治高層的頻繁接觸。近十年,中印領導人互訪頻繁,此外,兩國高層在國際場合多次會晤。據統計,過去十年,兩國領導人會晤達26次。中國新一代領導人上臺后,高度重視對印外交,李克強總理將印度作為其上任后首個出訪國。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德班金磚會議上與辛格友好會晤。高層接觸有助于對敏感議題進行溝通、澄清,消除誤解、淡化分歧,避免雙邊關系出現波折。 其次是共謀發展的胸懷大度。中印是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面臨實現可持續發展、縮小國內發展失衡的艱巨任務,都需要良好的周邊環境和包容的對外政策。兩國政府都清醒地認識到,和則兩利、斗則俱傷,中印交惡將嚴重遏制各自的發展進程。鑒此,兩國高度重視發展經貿合作,挖掘互補性,貿易額與投資額逐年攀升,互為最重要的經貿伙伴之一。 再次是淡化爭議的積極態度。雖然少數學者和媒體經常夸大雙邊分歧,渲染來自對方的威脅,但中印政府成功地將沖突與合作“脫鉤處理”,反復傳達“不應讓邊界爭端沖擊中印關系大局”的信號。對于邊界爭端等分歧,兩國政府既非渲染分歧,也非束之高閣、消極擱置,而是通過加強機制建設、增進彼此交流,來紓緩矛盾、管控危機。 中印崛起導致利益延伸,利益重疊有所增強。在政治互信缺失的情況下,這種利益重疊有可能引發矛盾。中印有必要通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避免新老矛盾相互交織,將矛盾“扼殺在搖籃之中”。 一方面,固有矛盾難以消除。長期以來,中印關系存在結構性失衡,比如:政治高層的互動頻頻與民間交流的低水平,經貿額的大幅飆升與貿易失衡的加劇,國際舞臺的相互合作與雙邊層面的互信缺失,在彼此外交全局中的地位不對稱(印對華重視程度大于中國對印重視程度)等。中印都面臨領土主權問題,這決定中印難以克服戰略互信缺失的困局。當前的雙邊關系雖然趨穩,但根深蒂固的矛盾依然存在,且不時沉渣泛起。 另一方面,利益重疊潛藏矛盾風險。中印同步崛起帶來利益與影響的向外同步拓展,進入對方的傳統經營范圍,搶占第三方的市場與資源,埋下競爭乃至沖突隱患。比如,中國基建企業積極“走出去”,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印度鄰國都有大量工程,正常的經濟活動卻被印度視為構筑對印包圍圈。與之相對,印度“向東看”政策不斷推進,涵蓋地域從東盟擴至東北亞,涉及內容由經貿拓至防務安全等領域,且在南海問題上頻頻發聲,引起中國對印南海政策及與日、越合作的警覺。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6]媒體析中印關系:固有矛盾難消除 利益重疊藏風險
- [ 06-29]中印將堅持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
- [ 05-23]外交部介紹李克強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成果
- [ 05-22]李克強會見印度總統:中印關系具有全球戰略意義
- [ 05-21]李克強抵達孟買 繼續對印度進行訪問
- [ 05-21]外媒評李克強訪印:釋放合作信號 超越邊界問題
- [ 05-21]李克強晤印度國大黨主席:為中印關系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