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日報》曾為機關報 劉少奇任社長并題報頭
www.fjnet.cn?2013-08-29 16:56? ?來源:人民政協報 我來說兩句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變爆發后,劉少奇在悲痛之余表現出了超凡的清醒和冷靜。他一面教育華中黨和軍隊干部“沉著、堅定、勇敢”,“遵守黨的紀律,等候中央命令”,一面指示《江淮日報》發表社論,揭露真相,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在分析華中和全國形勢后,從抗戰大局出發,于1941年1月15日致電毛澤東及黨中央,提出“政治上取全面攻勢,軍事上取守勢”。這一重要建議很快為中央接受,并成為后來中央所制定的新的斗爭策略。根據劉少奇的指示,《江淮日報》先后發表了《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的真相》和陳毅《論皖南事變及新四軍的態度》等文章,揭露了蔣介石破壞抗戰制造分裂的陰謀,宣傳了中共中央對事變采取的正確政策和方針。 因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對鹽阜地區實行夾擊圍攻,為使敵人搞不清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去向,根據劉少奇和陳毅的指示,《江淮日報》于1941年7月22日停刊。該報雖然出版的時間不長,但對于推動華中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1年4月,江淮日報社創辦綜合性月刊《江淮文化》,為16開本。該雜志由華中總指揮部(后為新四軍政治部)主辦,“發刊詞”說明“建立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該刊任務之一。為配合《江淮文化》的創刊,《江淮日報》發表題為《文化運動與組織動員》的社論,把文化建設作為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一個重大工作提出來,動員蘇北青年知識分子在抗戰建國目標下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推動文化運動的開展。 4月10日,劉少奇為《江淮文化》雜志題詞。他在題詞中寫道: 《江淮文化》的出版,它將為抗戰服務,為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長期堅持敵后抗戰、爭取抗戰最后勝利服務,為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與鞏固服務。它將堅決的不留情的反對敵寇、漢奸的奴隸文化及引導人民走向民族叛變與墮落腐化的文化,而為提高民族氣節、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努力……4月19日,《江淮文化》雜志在鹽城正式出版。1940年底劉少奇就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問題撰寫的《論抗日民主政權》一文,就刊發在《江淮文化》創刊號上,署名胡服,全文約4700字。文章闡述了抗日民主政權的性質、任務和組織原則,論述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合法性,指出在敵后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有著推動全國民主化的重大影響。 在劉少奇的指導下,《江淮文化》偏重于文藝性和群眾性。創刊號刊有彭康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吳薔的《政治通俗宣傳幾例》、丘東平的小說《茅山下》、許幸之的詩《春雷》、殷揚的特寫《皖南突圍記》、莫樸的木刻《我們活躍在蘇北》等。 同年7月,《江淮文化》停刊。雖然該刊存在時間不長,但對進一步繁榮華中抗日根據地文化,促進文化藝術事業全面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馬芳)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8]華中師大圖書館百歲館長曾與劉少奇假扮夫妻(圖)
- [ 11-07]劉少奇故里花明樓將斥資42億建國際性度假城
- [ 05-16]長泰:農村老人珍藏47年的老照片見證一段難忘歷史
- [ 01-07]劉少奇之女劉亭率團訪臺 拜會連戰贈扶貧成果
- [ 04-02]毛新宇清明節前在湖南祭奠劉少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