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敘動武“時間窗”有玄機 G20峰會成考慮因素
www.fjnet.cn?2013-08-30 09:17? 寧林?來源:文匯報 我來說兩句
原題:看美國動武“時間窗”有何玄機 敘利亞“化武疑云”出現4天后,敘政府應西方要求同意聯合國調查組開始調查。而美國此時卻表示,敘政府同意調查為時太晚,4天時間足夠銷毀證據,聯合國調查組現在已經毫無作用。 僅4天時間,如果使用化學武器的證據就能被銷毀,那伊戰后,各路專家還會連續數年尋找化學武器的“蛛絲馬跡”?生化專家表示,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后,數周之內都可被檢測,而土地如受化學武器影響,數月乃至數年都可被檢測。也正是如此,針對今年3月就出現的關于敘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的指控,直到8月聯合國調查組還會進駐調查。前后對比,5個月不晚,4天卻太遲,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為何如此匆忙? 讓我們把時間軸向前撥數月,近期美國可謂晦氣連連。中東局勢沒有按預料發展,“棱鏡門”事件讓其囧態百出,俄羅斯最后收留斯諾登更給美國一記響亮耳光。或許,此次武力打擊敘政府,能夠“打在敘身,痛在俄心”,以雪“耳光之恥”。不過,軍事是政治的延伸,美國這一“巴掌”打下去容易,但若打完后要撈取實際的政治利益,這一“巴掌”就得不早不晚,恰到好處。 就在俄羅斯收留斯諾登后不久,美國便單方面以取消G20峰會中“奧普會”表示抗議。與此同時,如期舉行的俄美防長、外長“2+2”會議也未取得實質性成果,但雙方約定8月28日就敘問題再次進行專門會議。而就在預定會議即將開始前數日,敘“化武疑云”飄起,隨即,8月27日,美國決定取消預定會議。對于此次會議的取消,俄方表示遺憾,按照俄外長拉夫羅夫的說法,“在敘面臨外部武力干預情況下,擬定政治調解敘問題的協議十分重要”。 俄美兩國都想解決敘問題,關鍵是如何解決?美俄不會因敘問題展開直接對抗,面對雙方不同的利益訴求,只能談判。但目前,敘政府軍勢如破竹,如果在此局勢下進行談判,美國實難占到便宜,甚至還可能因敘問題外溢而在其他議題上處于被動。于是,美國很“明智”地選擇了28日暫且不談。 暫且不談,不是永遠不談。什么時候談?等抓到一張“好牌”,哪怕生造一張好牌,就可以談! 27日,就在美方宣布取消美俄預定會談的同時,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奧巴馬計劃于G20峰會期間,與普京舉行會面。一邊取消會談,一邊恢復會面,從8月28日到9月5日前,8天時間,美國“好牌”能抓到手嗎?如果美國認為的“好牌”就是對敘動武,那么動武的“時間窗”可能就在這8天! 進一步分析這8天,28日是美民權斗士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講50周年,奧巴馬在參加紀念活動時下達軍事打擊命令似乎欠妥。29日,英國首相卡梅倫在英國議會召集緊急會議,就是否追隨美國參與軍事行動進行表決,如在英議會授權卡梅倫前,美單方面對敘動武,無疑會令重要盟友顯得尷尬。數日后,奧巴馬將開始近一周的出訪,其間將訪問瑞典,然后前往俄羅斯參加G20峰會。如果奧巴馬錯過“時間窗”,在瑞典,甚至在俄羅斯下令對敘動武,不僅會令東道國不快,甚至會引起俄方強烈反彈。不過,有分析認為,奧巴馬在海外訪問期間下令動武已有先例,2011年,當奧巴馬在巴西訪問時,就曾下令美國軍方對卡扎菲政權采取軍事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9日在維也納對媒體說,聯合國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調查小組成員將于31日前撤離敘利亞。按照常規,這可能是美國即將動武的訊號。但到截稿時為止,美方動武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奧巴馬還在糾結。美國的軍事實力毋庸置疑,但在未公布確鑿證據前,繞過聯合國,對一個主權國家動武,將會對美國國際形象再次造成巨大傷害。 或許,美方在等待,“震懾”壓力之下俄方會不會有什么“表示”?不過俄方最新的“表示”似乎又該讓美方失望了。據俄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29日俄羅斯已派遣兩艘戰艦前往東地中海。雖俄海軍官方表示,艦艇動向屬計劃輪換,與敘利亞周邊局勢加劇無關,但該報道同時援引了一位俄總參消息人士的表態稱,此次艦艇移動是由于“眾所周知的情況”。 (寧林)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9]對敘動武傳言推高金價 “中國大媽”終于開始解套
- [ 08-26]美集結兵力欲對敘動武 媒體提出科索沃戰爭模式
- [ 08-26]美集結兵力欲對敘動武 媒體提出科索沃戰爭模式
- [ 07-25]以色列威脅將對敘動武 “也門模式”論調漸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