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川地震:藏族民居抗震“立功”但“內傷”嚴重
www.fjnet.cn?2013-09-02 20:39? 伍曉陽 侯文坤?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昆明9月2日電(記者 伍曉陽 侯文坤)“地震時,房子搖晃得厲害,我們馬上往外跑。后來發現房子開裂了,還好人沒事。”48歲的藏族農民初成對記者說。 初成家住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尼西鄉幸福村形朵村民小組。這個村是最近滇川交界5.1級和5.9級地震的重災區,全組42戶民房嚴重受損,所幸村民無一傷亡。 8月28日和31日,滇川交界先后發生5.1級和5.9級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38人受傷,傷亡多為山上滾落的石頭砸中所致。與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縣5.7級和5.6級地震造成81人死亡、1021人受傷相比,此次滇川交界地震傷亡人員明顯較少。 “這次地震災區是藏族聚居區。藏族傳統民居‘土掌房’在地震中倒塌比較少,為保護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減少人員傷亡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抗震處處長張明說。 初成家有兩棟“土掌房”,其中一棟正在建設,即將竣工。記者走進這棟三層高的新房子,發現房屋墻體由泥土夯成,厚達一米左右,從下往上厚度變薄;房屋內部是木材架構,有直徑四五十厘米的圓木作柱子,又寬又厚的板材作梁,整體結構幾無損傷。 張明分析,藏族“土掌房”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房屋結構以木結構為主,通過榫口相互連結,構成一個牢固整體;二是房屋外墻由粘性泥土夯成,墻體較厚。這兩個特征決定了“土掌房”的抗震性能較好,在中強級地震中通常不會整體垮塌。 據了解,“土掌房”的特征,是藏族先人根據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就地取材建設房屋形成的風格特色,千百年來代代沿襲。而且“土掌房”冬暖夏涼,防火效果也好。 不過,記者在迪慶州災區采訪發現,雖然房屋倒塌數量較少,但墻體開裂受損的房屋很多。例如,在德欽縣奔子欄鎮奔子欄村爭古組,22戶房屋沒有一棟倒塌,但全部開裂受損。 迪慶州抗震救災指揮部發布的消息說,截至9月2日8時,這兩次地震共造成迪慶州11萬余人受災,民房倒塌有596戶,而民房開裂受損高達14359戶。 “民房倒塌少、受損多,主要是因為‘土掌房’的木結構是柔性材料,而土墻是脆性材料。木結構在地震中搖晃后可以復位,而土墻容易開裂。”張明說,“土掌房”的墻體一旦開裂受損,就有安全隱患,而且無法修復,受災群眾不宜住在其中。 目前,云南省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迪慶州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規劃,民房恢復重建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迪慶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施春明表示:“民房恢復重建將充分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意愿,保留傳統建筑風格,體現民族和地域特色。” 張明表示,“土掌房”的建筑特色將在災后民房重建中得到保留。此外,建筑專家正在研究尋找合適的材料替代墻體用的泥土,進一步提高“土掌房”的抗震性能。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1]滇川地震:通往巴拉格宗景區道路再中斷 近400人被困
- [ 09-01]滇川地震造成得榮受傷人數增至14人 基礎設施損毀嚴重
- [ 09-01]滇川地震災區余震落石不斷 災民徹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