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日常行為失范出游豈能文明?
www.fjnet.cn?2013-09-03 16:35? 趙蓓蓓?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幾年,自費出國旅游的時候多了,也見識、感受了國人出游時的種種陋習及其帶來的惡劣影響,這種影響時不時地刺痛著我的神經,如外國人鄙夷的目光、不屑的神情、怠慢的態度、斥責的聲音以及成見、歧視、不友善行為等。有一次隨團在一家住宿飯店就餐,服務員將中國人單獨安排在另一間非正式的餐廳內(坐位根本不夠,只能擠著坐),以便跟其他外國人分開,令人非常氣憤。但憤怒之余,也深感國人的種種不文明行為的確令人厭惡,讓人汗顏。自助游時,有時會被誤認為日本人或韓國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近十幾年來,旅游已成為國人休閑生活的重要內容,出境游人數快速增長。去年,我國出境游人數已達8300萬人次,成為全球出境旅游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將達1億人次,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令人遺憾的是,出游人的素質與人數的增加并未成正比,許多人的文明程度并未因經濟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在許多國家,中國游客的口碑欠佳,以致影響了中國人的形象。鑒于此,2006年8月,中央文明辦、國家旅游局曾聯合發布“關于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時的素質、杜絕不文明行為的行動。通知說,從整體上看,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還不相適應,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按通知要求,這次“提升”行動到2008年底前要取得階段性成果。然而,時至今日,中國游客的形象在國際上并無太大改觀,一些人出游中的種種丑陋行為仍不時被曝光。今年7月31日,國旅代表業界發出《中國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倡議書》。倡議呼吁出境公民要知禮守禮、文明游覽,每位出境游客都應遵守法律,恪守公德,講究禮儀,愛護環境,尊重旅游目的地文化習俗,以文明言行舉止為自己加分,為中國添彩。 此類倡議的初衷雖好,但效果卻難盡如人意。為什么?在我看來,內功不夠,必現于形。人們出游時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其日常行為習慣的集中反映而已。近些年中國游客暴露出的種種陋習,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是其真實狀態的呈現。怎能指望一個平時并非遵紀守法、知書達理的人,出游時卻變成儒雅之人、文明使者? 所以,目前需要提升的,不僅僅是國人的外在形象,更是公民的內在素質、文明素養。不修好內功,不注重養成教育和基本的行為規范,不培養法制觀念、禮儀文明,不倡導修身養性,不改變不良風氣,不創造良好環境,陋習就難改變,形象也難提升。自己加不了分,何談為國添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3]國人出境陋習緣何難改? 國內生活積累帶入境外
- [ 04-12]成都地鐵"十大乘車陋習"出爐 向社會征集文明公約
- [ 04-03]英國人乘車陋習榜單出爐 戴耳機大聲聽音樂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