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網絡文學的發展需要文學批評的介入
www.fjnet.cn?2013-09-03 17:26? 康橋?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網絡文學的發展需要文學批評的介入,然而批評界缺少與網絡文學對話的經驗,缺乏適配的批評標準。 文學的批評標準,應該與批評對象的文學承諾、創作實踐、讀者期待相匹配,網絡文學最常見的作者承諾與讀者期待,是為讀者提供快感體驗。網絡文學的主要成就在于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玄幻小說”與“穿越歷史小說”。在縱橫馳騁的幻想中,實現主人公的愿望,營造快感體驗,是其顯著的作品構成特征。即便是“都市小說”“官場小說”,似乎與現實有關,但其中的“現實”生活場景,也只是演繹快感體驗的情景而已,按照“真實性”標準去反映現實生活,并非網絡文學的強項。 快感與美感體驗,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基本需求,也是網絡文學生存發展的立足點。從達爾文進化論,到當代的自組織理論,對人類生命體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生命系統與自然系統、社會系統一樣,是在物質、能量與信息輸入的刺激下,不斷走向有序的自組織結構。當人們做的事對生命體有益,包括在展望、幻想中,實現了有益于生存、發展、繁衍的結果,生命體的神經興奮性物質就會協同工作,向全身傳遞出快感,這就是生命體的快感獎賞機制。人的意識活動在快感經驗的推動下,尋找和發現更多對人有利的事物,尋求更高的秩序與意義,超越生理束縛、具體功利、現實條件,而獲得更大自由、更強主體性的情感勢態,就是美感體驗。它誘導人類積極從事有益于人類群體生存、發展、繁衍的創造活動,得到更為豐富、新鮮的愉悅感,這就是生命體的美感誘導策略。 比如愛情,能夠顯著提升人類快感水平,給人以多層次快感與美感體驗。如果沒有愛情、親情在每一個環節給人以快樂,人們也就沒有動力去承擔繁衍后代的繁重責任,人們視愛情為藝術創造的重要源泉,享受愛情,歌頌愛情,也是生命體對快感獎賞機制與美感誘導策略自發的強化。 具有豐富的快感與美感體驗的生命體,更積極、更有主體精神和創造性,一切有益的認知與創造活動,都會得到生命體自身的獎賞,形成良性循環。快感與美感是創造人類文明的發動機。缺少快感與美感體驗的生命體,會陷入焦慮、緊張、恐懼、痛苦之中,而快樂激勵就是解除這些負面情緒的良藥,觀賞可以提供快樂體驗的文藝作品,疏解內心的糾結,導向積極情緒,是越來越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 長期以來,人們過于強調文學的嚴肅性和思想深度,而忽視乃至蔑視文學的快感與美感體驗的功能,把“經營”快感的大眾文學歸入“通俗”文學,認為這類文字只能提供“消遣”,排斥在殿堂之外,貶抑為“下里巴人”。但是,大眾的天然需求總歸會顯示出自己的力量,網絡文學自發的爆發性增長就是如此。人們需要在文藝作品中尋求、汲取快感與美感體驗,是因為日常生活平庸重復,高潮體驗缺失,特別渴望實現在現實生活中難以達成的欲求,天然需要在文藝作品中得到撫慰,得到心理補償。 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能力,是人類身心中潛藏著的本能,是作者創作與讀者閱讀體驗的心理基礎。當讀者遇到文藝作品中的主人公,因為彼此擁有同樣的愿望與動機、情感與倫理傾向,讀者移情代入主人公,跟隨“逼真”的故事情節,隨著主人公的愿望“得逞”,讀者把主人公的情感體驗,特別是混合著快感與審美沖動的高峰體驗,融合為自身體驗,帶來震撼感、透亮感、痛快感。此時,作者、主人公、讀者,就構成了三位一體的愿望,即情感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因為擁有相通的體驗而心神相連,這是文學作品能被讀者接受、追捧、癡迷的心理機制。 所以,快感與美感標準,應該是網絡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準。能否為讀者提供強烈、鮮明的快感與美感體驗,讀者是否愿意代入主人公,是網絡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接受反應效果評價。它使作品發揮其各種文學功能成為可能。借鑒心理學與生命學科等領域的研究方法,對作品提供快感美感體驗的狀態與功能、對讀者接受反映的審美活動進行研究,是貼近創作實際的評論工作。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29]警方破獲特大網絡侵犯著作權案 抓獲嫌疑人15名
- [ 04-14]《天才相師》作者:“網絡文學要接地氣”
- [ 06-26]余華首度回應新書質疑:我會關注批評 但不是現在
- [ 04-16]評論:文學能夠接受怎樣的批評?
- [ 03-18]葛紅兵:執迷于喜歡和不喜歡 文學批評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