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前總干事:中國經濟將在更廣范圍造福世界
www.fjnet.cn?2013-09-05 17: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記者:您在任期內一直推動世貿多哈回合談判,但遺憾的是,因為各方訴求差異難以彌合,以致多哈回合談判鮮有進展。您對多哈回合談判是否還抱有希望? 拉米:在我任職歐盟委員會貿易專員時參與啟動了多哈回合談判。而當我接任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后,全力推動多哈回合談判。眾所周知,多哈回合談判的目標是希望提高多邊機制下的約束和承諾,以期為世貿組織成員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競爭平臺,同時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多哈回合談判涵蓋了9大領域和20個主題。一旦談判成功,將有利于降低關稅、消除一些扭曲貿易的農業補貼,并在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和削減非關稅壁壘方面作出貢獻。總之,多哈回合談判所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 多哈回合談判就像撰寫一部20個章節的鴻篇巨著。從目前的情況看,20個主題的談判在短期內不可能全部完成,于是成員決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一個主題上――那就是貿易便利化。一旦這個協議取得成果,那將使成員的海關程序更加流暢而簡化,并將減少行政成本,促進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給世貿組織的成員帶來更多經濟利益。 今年12月將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舉行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有望達成一系列關于貿易便利化的協議,并在農業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的問題上取得進展。巴厘島會議也有可能迎來新成員加入世貿組織。如果上述協議得以實現,將為多哈回合談判注入新的活力。 記者:當前美、歐、日全力推行區域經貿一體化建設,出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和地區也紛紛出臺旨在大力推動雙邊與多邊貿易區的建設。世貿組織對此怎么看? 拉米:其實早在世界貿易組織前身的關貿總協定時期,雙邊或區域間的自貿協議就已經存在了。在過去的20年間,各類自由貿易協定總數已經翻了4番,時至今日有效的自貿協定就已達近300個。盡管我們對尋求嘗試其他開放貿易的方式持歡迎態度,但如何使這些雄心勃勃的大型貿易協定變得更高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貿易開放,區域間的關稅已經相當優惠,進一步降低關稅所能帶來的好處有限。而區域貿易協定的主要任務是規范行業標準和規則,減少非關稅壁壘。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則恰恰是在全球范圍內難以建立有效的共同標準和規則,這些問題必須由世界貿易的每一個參與者坐到談判桌前共同協商解決。 在一個全球價值鏈相互關聯的時代,生產和服務往往是跨國界的。例如,一部手機可以在歐洲研制,零部件在日本制造,產品在中國組裝,最后出口到美國市場。這說明生產和服務可以在全球各國發生。如果產品供應鏈上的某些國家執行一種貿易規則,而另外一些國家執行其他的貿易規則,結果肯定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見,多邊貿易體系仍然是規范貿易開放和維護國際市場秩序的最為有效方式。尤其是對那些在雙邊談判中缺乏發言權的某些小國而言,多邊貿易體系也是最為公平的。 從根本上講,我相信區域間貿易協定最終會集合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貿易規則框架之下。 記者:今年上半年,歐盟決定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中國也對產自法國等國的紅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這場危機目前雖然暫時偃旗息鼓,但歐洲對中歐之間爆發貿易戰的擔心從未停止。您認為,未來中歐之間是否會爆發一場貿易戰?中歐雙方應該采取何種態度和策略應對,以實現共贏? 拉米:有貿易的地方就有摩擦。中國和歐盟可以說是當前世界兩個最大的貿易伙伴,每一天雙方之間都會有超過10億歐元的貿易活動在發生,貿易往來的增加必然伴有摩擦出現。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范圍去看這個現象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出現爭議的貿易只不過是整個雙邊貿易一小部分。而且世貿組織的調解機制也在對其進行解決,所以中歐之間某些貿易摩擦不會上升至雙方的政治沖突。 在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今天,出口和進口緊密相連。一個國家若要擴大出口,首先要增加進口。我認為,開放的貿易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好方法,而貿易保護主義只能阻礙經濟的復蘇。我想中國和歐盟各國的領導人對這一點都有充分認識。(胡博峰) 此稿件為延展閱讀內容,稿件來源為:中國新聞網。新華網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