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為何易遭網絡敲詐?(市場觀察) 近來,利用網絡制造傳播造謠,進行網絡敲詐的事件頻發。繼“秦火火”之后,曾被稱為“網絡反腐維權斗士”的周祿寶,利用網絡敲詐勒索近百萬元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不僅如此,在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遭受負面新聞敲詐勒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甚至有業內人士稱,幾乎每家上市公司在籌備上市的關鍵時刻,都會受到利用網絡進行敲詐的侵襲。專家認為,雖然當前打擊網絡造謠和敲詐的行動凈化了網絡環境,但上市公司也要潔身自好,規范自身行為。 網絡謠言盯住公司上市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輿論的作用日趨重要。一些不實或虛假消息乘機活躍起來,各種小道消息在股吧、微博、社交網站等虛擬世界中滿天飛。網絡謠言充斥互聯網,不僅造成了個別股票的價格波動,甚至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的穩定。 去年8月,“中信證券海外投資巨虧29億”的虛假消息在網絡中盛傳,引發當日券商股集體重挫,中信證券更是一度接近跌停。此后,證監會通報表示,初步查明該謠言系3名股民杜撰的虛假信息。雖然網絡謠言得到了澄清,但對個股造成的巨大損失卻已無法挽回。 此外,很多準備上市的企業,更是成為網絡謠言和負面新聞的主要侵害對象。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公司在上市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因此一些人就故意“找茬”以謀取利益,通過敲詐等手段來威脅公司,使得這些公司不得不花大價錢來消除所謂的“負面消息”。專家認為,證券報道相關法規未能得到落實、或者上市公司習慣于以錢財息事寧人,都在客觀上縱容了這類灰色新聞出現和蔓延。 上市公司造假屢見不鮮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其實,不少公司在上市的過程中確定存在虛假等問題。 2013年3月2日,萬福生科發布自查公告,承認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1.6億元左右。經證監會處理,萬福生科董事長被移交司法機關,平安證券也被處以巨額罰單。從早期的“造假四大天王”瓊民源、鄭百文、銀廣夏、藍田股份,到近期的綠大地、萬福生科、中聯重科、科倫藥業等,這類的財務造假行為層出不窮。 “即使自身沒有特別明顯的問題暴露,競爭對手也會從中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經理告訴記者,幾乎每一家上市公司背后都有財經公關的身影,從財經公關介入企業IPO到其最終上市,服務費用一般在人民幣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 聯訊證券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師曹衛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言,上市之前的過度包裝,涉及企業在行業當中的地位,包括收入情況、所謂的募投項目等信息,往往是不實的、虛假的,具有夸大成分。這種行為造成一年以后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讓違法違規者付出代價 “擬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投資者據以決策的重要或唯一依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在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與真實性方面,我們必須要有明確而嚴格的法律規范。 在規范網絡的同時,更要規范上市企業自身行為。董登新認為,一方面,擬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必須嚴謹、客觀,嚴禁信息造假、欺詐上市;另一方面,來自民間的舉報和監督是監管層監管的重要補充,但舉報者不能歪曲事實、無中生有,以此詆毀或中傷對方。 對于那些被謠言侵害的公司,董登新建議,除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鎮定”外,我們還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重懲造謠者,讓違法犯罪者付出足夠的代價。唯有如此,才能凈化市場信息,維護正義。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也建議,凡是遭受市場謠言欺詐之苦,遭受損害的投資者,都有權利向謠言的編造者、傳播者提起民事訴訟,獲得民事賠償;就行政責任來說,證監會一如既往按照法定程序,依法查處違反人大決定和證券法的行為,依法追究其相應的行政責任。此外,凡是情節嚴重犯罪金額巨大的,證監會在調查屬實以后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本報記者周小苑 |
相關閱讀:
- [ 09-03]證監會罰單逾半針對內幕交易 各類泄密關系網浮現
- [ 08-26]*ST賢成債務黑洞如何形成
- [ 08-25]上交所披露“光大證券8·16事件”始末回應質疑
- [ 08-24]證監會:從嚴從快處理市場高度關注的重大惡性案件
- [ 08-19]一道清盤令勝過120張罰單
- [ 08-12]退休高官的權力也應關進籠子
- [ 08-12]儲架發行或加劇再融資抽血
- [ 08-12]上市公司獨董頻現退休高官 為政資源人脈受推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