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受內斗拖累 此次大選前,工黨已經連續執政6年。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的投票與其說是在兩個主要政黨之間做出選擇,不如說是對工黨6年來表現的一次全民公投。 萬納說,工黨政績不乏可圈可點之處,比如成功避開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持續保持增長等,但其推出的碳稅遭到企業界和民眾反對,在難民偷渡問題上被指責應對不力,特別是總理陸克文與他的前任吉拉德之間的內斗令選民感到厭煩。 “我認為人們并沒有把所有不理想的狀況都怪罪到工黨頭上,畢竟其執政期間經歷了金融危機,工黨也做了一些積極的應對,比如保險改革、鋪設國家寬帶網、強調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工黨的確采取了一些積極的舉措,但內部的政治斗爭將其政策成就全部抵消了,”萬納說。 原本支持工黨的堪培拉居民卡羅爾·安說,工黨應該為過去3年發生的內斗鬧劇受到懲罰。另一位名為丹尼爾的選民說,他對兩個主要政黨都感到厭倦,因此把票投給了小黨派。 未來政策或調整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領袖阿博特在競選階段做出的最為明確的承諾,就是在上臺后一年內取消碳稅和礦產資源租賃稅,因為從一開始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就批評這兩個稅種加重了企業負擔,推高成本,導致競爭力下降,并使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上漲。 此外,面對本財年301億澳元的財政赤字,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競選最后階段公布了在今后4年里減少400億澳元(約合367億美元)財政開支的緊縮計劃,包括降低澳大利亞對海外援助的增幅和減少公務員等,節省下來的經費將用于基礎設施、特別是公路建設。 澳大利亞時事分析師黃樹樑說,阿博特已表示,如果當選總理將首先訪問印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而不是澳大利亞的傳統盟友英國和美國,這表明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與工黨一樣,把發展與亞洲的關系放在對外關系的重要位置。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誰上臺,澳大利亞都會繼續倚重其與美國在國防和安全領域的同盟關系。 |
相關閱讀: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09-07] 國際觀察:澳大利亞反對黨緣何贏得大選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