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大”轉身向“綠”
www.fjnet.cn?2013-09-09 14:51?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今年夏天,高溫炙烤全國,但山西煤炭行業感到的卻是“寒氣逼人”。 今年一季度,在山西省屬五大煤業集團中,三大集團已跌入凈虧損區間,余下兩家利潤同比大幅下跌。上半年,全省煤炭外銷量僅增長0.1%,企業庫存創近年來新高;全行業利潤69.1億元,同比減少127.97億元;上繳稅費649.16億元,同比減少65.87億元。 山西,長期被冠以“煤老大”之譽,以煤炭產業為核心的能源經濟撐起山西經濟的大半片天。而超過10億噸的煤炭產能自己消費的比例卻較低,主要以外銷為主。 這種較為單一、畸形的能源經濟,脆弱性特征明顯,外部經濟打個“噴嚏”,這里就得“重感冒”;而其巨大生態成本、資源成本,以億噸計算的矸石山等都成為能源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負資產”。 “嚴冬”之下如何轉變?山西的結論是,打造綠色、低碳的能源經濟升級版勢在必行。 行政審批改革 低熱值發電核準權下沉 “這是行政審批體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山西省發改委能源處處長崔敏拿著國家能源局的兩份文件興奮地對記者說:“國家能源局把1920萬千瓦低熱值發電項目核準權‘下放’到山西了,這幾天一直忙著做具體的實施規劃。” 山西煤炭的大量開采、洗選加工,產生大量煤矸石、煤泥和中煤(通稱低熱值煤)。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僅煤矸石一項,山西歷年累積量高達10億噸以上,近來更是以每年上億噸的速度激增,而年利用的低熱值煤不足2000萬噸。這些低熱值煤堆在那里占用土地、污染環境、浪費資源。“這次審批權的‘下沉’相當于給這堆低熱值煤的充分有效利用敞開一扇大門。”崔敏說。 專家認為,利用低熱值煤發電,實現了煤炭的分級利用,延伸了煤炭產業鏈條,提高了煤炭附加值。山西年產1.7億噸的低熱值煤完全用于發電,將置換出高熱值原煤1億噸。同時,低熱值煤發電具有保護大氣、土壤的環境效應和節約土地、節省運力等方面明顯的社會效益。 “山西緊抓資源型地區綜改試驗先行先試的優勢,全力推動改革、創新,得到國家的積極回應,給予極大的支持。把能源項目核準權限授權省級政府,這在全國是史無前例的。”省發改委主任王賦說。 日前,山西原則通過“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核準實施方案”,突出了優選科學化、門檻標準化、程序透明化、監督全程化的特點,共20條具體措施。一大突出亮點就是核準條件高于國家標準,除10個基礎的準入條件外,又提出了10個優先原則,并引入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 “此次行政審批權改革,是國家對山西綜改試驗的重大支持,必將成為山西能源經濟實現‘綠色’升級的一個有力支點。”省長李小鵬說:“山西決心走出審批權‘一放就亂’的困局,使其成為行政審批改革、創新的樣板工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7]京東方36億套現部分煤礦股權 全年業績或現轉機
- [ 09-07]“煤鄉”猴硐的“尋貓”之旅--個人游“導游”系列報道之十一
- [ 06-03]華裔黃奕聰晉升為印尼首富 家產達120億美元
- [ 11-25]美媒:中國礦業安全明顯改進 成功解救被困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