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師資流失嚴重 山東某縣13教學點各僅1名老師
www.fjnet.cn?2013-09-10 06:48? 卞民德?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年紀大 惠民縣一半以上的農村小學教師超過40歲 今年56歲的崔連民,是惠民縣姜樓鎮崔寨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從1977年拿起教鞭,他經歷了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的身份轉換,也見證了合校并點的進程,在三尺講臺一站就是36年。 “現在還帶著一個60人的班,既教語文課又當班主任,跟年輕教師的工作量差不多。”崔連民坦言,自己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這么大年紀,一是知識層次達不到,二是也有點耳聾眼花了,影響教學質量。” 不過,像崔連民這樣的老教師,目前在崔寨小學仍然是絕對“主力”。全校總共26名教職工,平均年齡達到了46歲,40歲以下的僅有3人。 類似情況,在惠民縣的農村小學極為普遍。縣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縣農村小學教師中男45歲、女40歲以上的有1254人;男35—45歲、女30—40歲有684人;男35歲、女30歲以下的有518人。也就是說,3個年齡段的比例為5∶3∶2,教師隊伍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 孫武街道第二小學校長李申民此前在大孫小學當校長,當時全校最年輕的教師也已經35歲左右。“老教師的年齡一天天增加,但年輕教師的數量卻不增;幾乎年年都有退休的,但未必每年會有新來的。”李申民說。 盡管如此,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任務卻在不斷加重。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各學校基本上都開設了包括英語、音體美在內的十幾門課程。與此同時,代課教師已逐漸退出農村教育一線,客觀上也給各學校的日常教學帶來了一定壓力。 “師資不足,尤其是專業師資缺乏,但課還得開,只能教師兼課或壓縮課時。”姜樓鎮教委副主任朱安星說。 編制缺 因病離崗的老教師退不出去,導致在崗教師少卻無法招錄新人 今年,孫武街道報送了20多個農村中小學教師招錄計劃,但最終分配下來的人員僅有3人。其中,2名為初中教師,1名為小學教師。在姜樓鎮,去年和今年分配來的3名教師全部為幼兒教師,義務教育階段沒有增加1人。 “政策受到財政制約,編制成了大麻煩,老教師退不出去,新人就進不來。”在采訪中,很多受訪者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按照政策,各學校的教師數量依照學生數量按比例核定。但現實問題是,一些教師因年齡偏大、身體狀況較差等原因離崗,導致了在崗教師少卻又無法招錄新教師的尷尬。部分學校甚至出現了編制上有80多人,但實際只有50多人在崗的現象。 李申民表示,由此帶來的還有教師職稱晉升上的問題。“以前農村小學教師想評小學高級職稱,機會比城里教師少,一般要到45歲左右才能實現。現在名額卡到了每一個學校,機會的確是多了,但問題是即便達到了評定標準,也只能等老教師退休之后才能評聘。” 截至目前,惠民縣還有235名待聘中、高級職稱的教師(高級63人,中級172人),小學中級未聘人員達到106人。按照新的崗位設置,全縣各學校中、高級教師職稱聘任數基本達到各學段應聘最高比例數限額,僅有個別中小學校尚有較少部分中、高級教師缺額。 與此同時,農村優質師資還面臨著種種誘惑。前些年,由于很多城市學校擴大規模,部分民辦學校重金招攬,一些農村學校骨干教師向城市流動的問題嚴重。 “走的多是年輕教師,應該說每年都有吧,而且很多是因為生活不便。”朱安星粗略算了一下,今年姜樓鎮就有3名教師離開。 “城里的工作環境、生活環境肯定都比農村要好,配套設施、培訓進修等很多細節上都沒法比。”28歲的李寧2010年來到崔寨小學,平時沒少跟在城里教學的同學、朋友交流。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