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數據陸續出爐:中國經濟企穩回升
www.fjnet.cn?2013-09-11 17:5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我來說兩句
近日,8月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PMI、PPI、進出口、工業、投資、消費等多項數據表現強勁。受此影響,市場信心明顯提振,股市和人民幣匯率大幅上揚。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政策正在見效,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勢頭明顯。多家投行也由前期看空轉為看多,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一、8月多項經濟數據優于預期,顯示中國經濟正加速企穩復蘇 綜合媒體近日報道,8月多項經濟數據表現“亮眼”,超出市場預期。如,8月官方PMI為51%,高于《華爾街日報》和路透社調查預期中值50.6;8月PPI同比下降1.6%,優于《華爾街日報》調查預期中值下降1.7%;8月出口增加7.2%,高于網易調查預期中值6%;8月工業增加值增長10.4%,高于道瓊斯通訊社調查預期中值9.9%;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高于道瓊斯通訊社調查預期中值13.2%。 媒體、機構和專家普遍認為,8月數據顯示,中國內外需均現改善,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基本確立。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稱,“中國回來了”,雖然不會是強勢復蘇,但經濟觸底跡象越發明顯。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中國8月PPI與進出口數據的樂觀表現,分別反映內需與外需的大幅改善,與7月復蘇趨勢一致。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8月PMI比較樂觀,與工業企業利潤大幅提升、發電量、工業品價格走勢相互驗證,共同支撐中國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階段,復蘇態勢漸趨穩定。《華爾街日報》稱,中國8月份出口數據進一步走強,在外部需求改善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出更多企穩回升跡象。路透中文網稱,繼亮眼的8月外貿和物價數據強化經濟企穩預期后,中國10日公布的工業和投資數據讓尚存疑慮的投資者服下一顆“定心丸”。8月工業同比增速創17個月新高,投資亦保持積極穩健,表明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已基本確立。 二、市場信心明顯改善,股市等做出積極反應 8月份經濟數據發布后,大大緩解了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金融市場信心得到大幅提振。從股市看,9月以來,A股基本呈單邊上行態勢。9日,上證綜指大幅上漲3.39%,成功收復2200點整數位;深證成指漲幅超過2.7%。兩市成交額大幅攀升至3100億元以上,創2011年4月12日以來新高,顯示出市場做多意愿強烈。另據融智統計的中國對沖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顯示,9月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為117.11,環比上升12.94點。受訪基金經理中,84%的人對9月A股市場趨勢持樂觀或中性態度,42.11%的人計劃增倉,遠高于上月調查結果。從匯市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9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642,較前一交易日反彈86個基點,創下近兩個月高位。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612,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30個基點。截至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較年初升值近1.8%,超過去年全年升值幅度。 三、穩增長政策見效、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以及外需改善等是中國經濟回暖的主要原因 (一)認為中國政府近期推出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漸顯成效。這基本已成各方共識,被普遍解讀為中國經濟回暖的首要因素。《證券日報》稱,在經歷了“陣痛”的上半年后,7月份經濟數據已經出現積極的轉變信號,8月份則如預期中的那樣充滿了“亮點”。這個轉變的根源在于統籌實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經濟發展方略。路透中文網稱,中國經濟復蘇回暖態勢確立,與7月初密集出臺的穩增長政策有關。同時,本屆政府出臺政策的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無論是發展信息產業或者節能環保產業,都加強了政策的執行力,因而措施見效快,這也是經濟回穩的重要原因。華創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華中煒表示,7月初以來,中國政府陸續出臺促進信息消費、加快棚戶區改造、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等政策來“穩增長”。目前來看,政府的努力已見到成效,成功穩住了經濟。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經濟趨勢向好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年初信貸大幅增長,這股資金洪流正在轉化為實體經濟活動。第二,過去的3個月,中國政府出臺了一些“迷你刺激舉措”,為小企業削減稅收、支持出口商,最重要的是提振鐵路和基礎設施投資。 (二)認為中國政府不斷推出改革新舉措積聚了人氣,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證券日報》稱,近期股市熱點接續較好,與改革新舉措頻頻亮相有關。如,中國政府提出打造世人矚目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展現了加快改革開放的決心。同時,資本市場自身改革也在悄然提速,且更加市場化和透明化,包括僅用兩周時間即完成“8?16”烏龍指事件取證和處罰,國債期貨時隔18年重新上市等。這一系列改革舉措,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制度紅利、發展紅利、改革開放紅利,為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提供了前提基礎。《新京報》刊發《經濟回暖+改革預期=股市“小牛”》文章稱,自貿區、金融改革等提振了投資者對改革的預期,體現在A股盤面上,則是投資者對金融改革和自貿區等相關概念的追捧,這使得A股氣氛活躍,投資者信心提升。今年以來持續上漲的成長股、創業板也受到這一改革預期的推動。上投摩根認為,近期改革引領市場熱點。除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貿區外,對土地改革預期的升溫也引發農業股及土地流轉概念股的強勢上漲。隨著三季度以來經濟回暖,社會對政府調控思路基本明確,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三)認為外部需求回升和去年基數較低也有助于經濟數據向好。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高路易表示,出口形勢好轉是近期中國經濟總體增長態勢改善的關鍵驅動力。從6月開始,中國出口數據就不再含有虛假貿易水分,因此出口增長反映的是更具建設性的全球需求。《上海證券報》稱,8月中國出口增速比7月提升2.1個百分點,意味著國際市場需求有好轉跡象。進口值達今年以來最高點,表明內需可能出現明顯改善。《中國證券報》稱,外部經濟復蘇態勢明顯。美國經濟復蘇已較明朗;制造業PMI和消費者信心指數等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也開始復蘇。這將對我國出口形成有力支撐。中金公司研報稱,8月份經濟數據的改善,部分受到去年低基數的影響。 四、市場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多家投行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一)多數觀點預計中國經濟將延續平穩回升態勢。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伴隨著下半年財政預算的加速實施以及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小型“財政刺激”,中國經濟走勢出現加速向好局面。同時,雖然流動性狀況仍然較緊張,但市場波動性已明顯下降,這也可能幫助整體經濟逐步恢復平穩。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稱,下半年中國經濟可能持續回升。第一,發達經濟體經濟有望持續復蘇,使我國出口保持平穩增長;第二,穩增長政策累積效果將進一步顯現;第三,隨著需求好轉,企業補庫存可提振工業增速;第四,以“營改增”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供給管理將進一步激發經濟主體活力。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表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可以預期,但要保持長期增長動力,仍需有力合理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觀點對中國經濟走勢持謹慎態度,并擔憂小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稱,近期隨著銀行信貸增速放緩,四季度內需可能減緩。路透社稱,有人謹慎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的是一輪去庫存后的反彈,并非終端需求持續改善所致,因而年中各項經濟指標的好轉可能僅是反彈的小浪花而已。對外經貿大學副教授李長安表示,官方PMI指標雖創一年多來新高,但小企業經營狀況卻在下降,經濟回升可持續性和就業問題值得關注。 (二)多家投行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伴隨著中國經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企穩信號,8月底以來,國際投行機構也紛紛轉變唱衰論調,由普遍看空轉為看多,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如,高盛將2013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7.4%上調至7.6%;瑞信將2013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7.4%上調至7.6%;德意志銀行將2013年下半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7.6%調高至7.7%;摩根大通將2013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7.4%上調至7.6%;中金公司將2013年中國GDP增長預期從7.4%上調至7.5%;海通證券將中國三季度GDP預期從7.5%上調至7.6%。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1]經濟數據向好 改革紅利釋放 推動近期股市持續上漲
- [ 09-11]外媒:中國把日本逼向墻角 解放軍大演習對日警告
- [ 09-11]中國經濟增速回落 專家稱要激發三大紅利再釋放
- [ 09-11]李克強:中國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綜合施策已見效
- [ 09-11]90分鐘對話 李克強增強中外企業家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
- [ 09-11]專家學者:中國正在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排兵布陣
- [ 09-11]經濟三季度企穩幾成定局 能否成為拐點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