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為什么得罪全國老百姓 非要搞延遲退休
www.fjnet.cn?2013-09-13 18:16? 分享到?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唐鈞、楊燕綏談中國式養老難題專家新論再過招 9月12日14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養老改革體制方案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楊燕綏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中國式養老難題專家新論再過招”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 交流中,社科院專家唐鈞表示延時退休不僅人文關懷不夠,經濟理性也是不夠。唐鈞表示解決養老問題思路有很多,他表示:“我們打開思路的話,解決問題的辦法多得是,為什么得罪幾乎全國老百姓,非要做一個延遲退休呢?” 以下為文字實錄: [楊燕綏]:各位網友大家好![14:29] [唐鈞]:大家好![14:29] [主持人]:歡迎兩位老師,今天我們強國論壇主要是談一談養老的話題,因為最近這個話題非常的熱,茶余飯后,大家都在議論,媒體也在追逐,各類的報道特別的多,可能兩位老師也接觸過很多很多的訪談了,也經常在網絡上、報紙上看到相關的報道。我們今天把兩位老師請到一起,談一談一些熱議的話題,先聊的是養老金的繳費年限和領取年齡,出發點是延遲退休的話題特別熱,特別是清華方案出來以后,我們也了解到它是一攬子的方案,但是媒體或者老百姓可能都把延遲退休、延遲領養老金的點拎出來討論這個問題,我看到楊老師有一些反對的意見,現在聊一聊這個話題,想問一下楊老師,清華大學的這個方案,您上次在人民網訪談中也提到2030年或許會實行65歲養老金,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個數據的由來和依據?[14:31] [楊燕綏]:首先說數據問題,大家知道我們1978年開始實行一胎家庭政策,從1978年開始,如果一個家庭科醫生兩個孩子,20年以后,有兩個勞動力,從1978年開始,生一個孩子,勞動力市場就剩一個勞動力,也就是到1998年,2020年,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就出現了。一胎政策持續30年,人口失衡問題就202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30年,今年的生育政策沒有改變,那就到2030年以后,這個問題就繼續深化,現在出現的問題是兩面楚歌,一個是孩子少了,一個是壽命延長了。兩面楚歌,使總人口當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越來越多,即使人口不增長,封頂了,老年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因為老年壽命延長,孩子生得少了,年輕人就少了。我們做了老齡化的時間表,做了20個國家進行比較,平均壽命達到80歲的,應該是留給人們退休后平均是15年,有的人可能是30年,有的10年,平均達到15年的,作為65歲領取養老金,作為老人看待,當65歲領取養老金以及65歲以上人口加總占到總人口7%,一般來講10個勞動人口養一個老人,這叫進入老齡社會。達到14%,一般來講,五個勞動人口養一個老人叫深度老齡社會,達到20%就會2個勞動人口養一個,這叫超級老齡社會。現在OECD國家基本都在深度老齡社會,現在只有德國、日本,瑞典也快接近了,他們進入超老齡社會,基本狀況是這樣的。這是一個統計口徑,這時候會把15歲到64歲的人看作是勞動人口,從這個人口中減去在校生、減去失業的、低收入的,64歲以前提前退休的,政府說我們現在還有9億勞動人口,把四種人減掉,我們還是9億嗎?剩下的才是真正有供養能力的人,我們做了一個實際贍養比的研究,實際上我們現在不是5:1,基本上是3:1。現在企業養老保險是3.2:1,但是1959年到1961年,中國是三年災害餓死人,1962年吃飽了,1963年開始生孩子,一直生到十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那些年一直在生,從2003年開始,1963年出生的人,50歲了,50歲的女職工現在開始退休,中國未來幾年里會有一個50歲女職工退休高峰。這個苦果,我們政府也必須把它吃掉,因為你現在阻止他們退休是來不及的。等這個人群退休高峰一結束,基本上兩個養一個。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1]福建社科院開展青年黨員論壇活動
- [ 09-09]社科院專家:調整經濟結構市場化思路是核心
- [ 09-04]福建社科院傳達學習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
- [ 09-02]福建社科院舉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專題輔導講座
- [ 08-30]中國社科院報告:滬京津名列中國服務業競爭力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