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為什么得罪全國老百姓 非要搞延遲退休
www.fjnet.cn?2013-09-13 18:16? 分享到?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主持人]:唐老師,您剛才也談到了就業的問題,我們現在再聊一聊就業這個話題,現在談到養老,談到調整退休年齡的時候,都和就業能緊密的聯系,而且現在輿論中,特別是老百姓反對調整退休年齡的,一個主要的核心的聲音就是認為會影響就業,因為現在就業形勢還是很嚴峻的,但是各方各種研究機構有不同的觀點,比如有的人認為,現在許多退休的老年人仍然在就業,調整退休年齡只是讓理性的就業顯性化,不會對現有就業產生明顯沖擊。還有人說增加老年人的就業時間也能創造出新的崗位,請問一下?[15:01] [唐鈞]:現在是一些退休的老年人在就業,但數量不是他們想象得那么多,在家里帶孩子和伺候老人的,這還是多數。另外,有一個老人退休了,空出一個崗位來,因為老人在外面從事這個工作都是沒有編制的,不占編制的工作,但是你畢竟在體制內的話,你占編制的工作,你退出一個就要進一個。按照人社部現在的說法,一年一千到一千二百個工作崗位,其中有三百萬,也就是一千到一千二百萬的工作崗位,其中有三百萬到四百萬的實際上是叫自然更替。 我們還可以看一個問題,在發達國家普遍實行了推遲退休年齡以后,發達國家的年輕人的失業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如果說全國的失業率是一個數,年輕人的失業率,一般來講是大的。我只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我不能說它一定有關系。但這個現象是能夠說明問題。[15:03] [楊燕綏]: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勞動力市場上就業崗位的多和少是由什么決定的?它不是教室里的50張椅子,就那么多,它是靜態的東西。就業市場里的崗位是由需求,我們老百姓的需求越大,企業訂單越多,就業崗位越多,需求帶動的,因為現在我們已經是產能有一定程度的過剩,是買方市場,現在的經濟是需求推動,取決于需求量。 就業崗位第二個原因,取決于產業結構,像剛才唐老師講到歐洲失業率上升,主要原因還是一產、二產替代的問題,資本對勞工的替代,就是計算機生產線,這在一產二產發展非常快。現在在服務業,以IT、金融、醫療、物流、理財這些現代服務業,它的資本對人工替代率是比較弱的,是小型的研發型的企業。就業崗位多少的第二個原因,取決于產業結構。所以,我們現在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在于拉動老百姓的需求,還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服務業。40、50困難人群,我們說過了,向老年服務業轉移,家庭生產只能照顧一個,還有七十、八十的老人誰照顧,我們50歲的人回去給孩子帶孫子了,70、80歲的老人真的喪失能力,沒有孩子照顧他們怎么辦。所以,現在養老服務靠家庭的方式生產已經不足,所以得變社會化生產,這樣,40、50、60困難人群是要轉向養老服務業,這是一個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1]福建社科院開展青年黨員論壇活動
- [ 09-09]社科院專家:調整經濟結構市場化思路是核心
- [ 09-04]福建社科院傳達學習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
- [ 09-02]福建社科院舉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專題輔導講座
- [ 08-30]中國社科院報告:滬京津名列中國服務業競爭力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