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上合"首秀"力推"大通道" 釋放分享中國紅利誠意
www.fjnet.cn?2013-09-14 18:16? 石巖?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題:習近平上合“首秀”力推“大通道” 釋放分享中國紅利誠意 中新社記者 石巖 “要想富,先修路。”這一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這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發展經驗帶到了上海合作組織,并取得了積極反響。 在13日召開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圍繞把上合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倡議,在務實合作方面提出了5點建議,其中,“開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位居其首。習近平提議,通暢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中亞到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走廊。 “可以說,上合組織目前已經進入了務實合作的新階段,這一階段中的經貿合作要想取得實質性發展,便利的交通條件是基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陳玉榮如是分析。 在此次中亞之行中,習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鑒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獨一無二,這一構想得到中亞各國領導人的高度贊賞和積極支持。 “中亞各國盡管資源豐富,但由于深處內陸,沒有交通及物流的充分發展,其經濟發展也終將是不充分的,且難以保證可持續性。”華東師大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向中新社記者指出,“中方重點提出開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這實際上是在向中亞各國提供其發展亟需但又難以獨立保障的公共產品——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釋放出中國愿與中亞地區分享發展紅利的積極信號”。 同樣被楊成視為中國愿與該地區分享發展紅利的舉措,是習近平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提出的建立糧食安全合作機制。楊成指出,在此前發生于埃及等國的動亂中,糧食危機構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引起了上合組織成員國的高度重視。由于中亞地區光照充分、土地資源豐富,中國有必要提供相關技術和資金對該地區糧食生產予以支持。 “糧食安全有保證了,中亞地區的穩定就多了一份保障。鑒于毗鄰而居的地緣政治現實,中亞地區由此可能消弭潛在風險而非傳導至新疆,這對于中國西部邊陲的穩定和發展意義重大。”楊成說。 陳玉榮認為,習近平提議成立能源俱樂部,是此次峰會中的一大亮點。“能源合作是中國與其他成員國第二大優先領域,隨著該領域合作的日趨頻繁,相互依賴越來越強,一個完善的機制呼之欲出。” “能源合作是中國能源安全的必然之選,也是中亞國家替代性選擇的不二之途。在這里,雙方可謂一拍即合。”楊成推測,未來能源俱樂部將成為上中下游協調各方政策、謀求共贏的平臺,這是習近平把上合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倡議具體化的關鍵舉措。 而對于金融領域合作,習近平提出,應推動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盡快設立上海合作組織專門賬戶,用好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這一機制。多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推進這項工作盡管面臨諸多難題,卻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加強經濟合作的必然之選。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此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加強人文交流的重要意義。他并宣布,中國將在未來10年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3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邀請1萬名孔子學院師生赴華研修。 “這一力度還是挺大的,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吉爾吉斯斯坦全國每年才有10個名額。”楊成說,民間交流的加強,將進一步夯實合作的基礎。 此行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后首次出訪中亞諸國及參加上合峰會。在楊成看來,此行不僅使中國對中亞總體戰略更加明晰化,而且全面提升了與相關國家的雙邊關系,鞏固了彼此同呼吸、共命運的認知結構,塑造了中國作為中亞和平的支持者、中亞安全的保障者、中亞穩定的推動者、中亞發展的促進者、中亞繁榮的奉獻者形象。(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