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雷人法規僵尸條文頻現 “拍腦袋”立法致執行難
www.fjnet.cn?2013-09-16 07:30?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我來說兩句
避免浪費立法資源 陳舒認為,控煙條例、養犬條例、“?;丶铱纯础钡榷紝儆诔珜缘姆煞ㄒ?,為利益受損的權利人提高了法律保障。比如“常回家看看”把對老人的“精神贍養”納入到立法中來,實際上是一種進步。雖然不見得能夠馬上“落地”,但隨著后續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公共服務的提升,都有望實現,只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這些法律法規,公眾的著眼點不應只落在執行上,而是要看到,它們給一部分人提供了主張自己權利的空間和依據。 一些地方法規執行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近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針對立法論證、立法公開、立法聽證和立法咨詢專家、立法評估等方面出臺五項工作規定。根據規定,以往的立項前論證將擴展為立法全過程論證。立法規劃將面向群眾公開,形式包括網絡公開、公民旁聽、問卷調查、網上民意調查和委托社會組織、專家學者或企業征求各方意見。 受訪專家認為,地方要摒棄過往“快比慢好”、“全比缺好”、“多比少好”的立法觀念,立法前進行充分細致的調研,客觀評估法規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實施效果不好,浪費立法資源。同時,地方立法機關要把科學立法與民主立法相結合,讓更多群眾參與其中,充分反映社會不同群體的需求。 一些人大代表反映,有些項目因為種種原因難以在上半年如期上報,只能下半年扎堆上會,從而出現了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上半年“等米下鍋”,下半年集中“打老虎”的非正?,F象,草案“扎堆”難以保證每部法規的質量。 對此,朱列玉建議,地方人大在立法時必須嚴把“入門關”,做到立法過程透明化,積極聽取群眾意見。地方立法應注重制度條文設計的可操作性,對一些指導性條款予以細化。立法上應明確建立責任制度及獎懲制度,運行后及時開展立法評估,對實際操作中的問題進行及時修正,避免法律喪失權威性。 鑒于目前政府法制機構進行監督檢查的方式局限于聽匯報、看資料、看現場、綜合評議等,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力度欠缺。專家建議,強化執法監督,引入第三方評價和意見,變“附屬監督”為獨立監督,增強監督的公信力和威懾力。 此外,還需加強普法宣傳,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專家提出,法律法規與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相關部門應加強普法宣傳,培養市民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識,開展市民與執法部門的互動,宣傳道德法規的精神,在中小學教材中增設法律教育的內容?!?/p>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毛一竹 姚玉潔 盧國強 韓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