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美國鷹派議員來說,這是最不愿看到的結果。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和格拉漢姆在共同聲明中稱,美俄協議是場“災害”,“無論在道德還是戰略上都站不住腳”,它是外交死胡同的開端,卻給了巴沙爾幾個月時間像當年的薩達姆一樣欺騙世界。聲明稱,最令人擔憂的是美國的朋友和敵人都會看到,美國是示弱一方,“我們不敢想象這會給伊朗傳遞多么錯誤的信號”。 14日,《紐約時報》網站出現這樣一幅漫畫,畫面描繪了奧巴馬10日全國講話的場景。白宮東廳、星條旗、演講臺……好像都差不多,宣講者正在說“我的美國同胞們”,但定睛一看,宣講人的臉換了,他是“美國總統——普京”。 出現這樣的漫畫部分是緣于普京日前在《紐約時報》上刊文“教育美國”。俄美14日達成協議的消息加劇了普京對西方輿論的刺激。美國《外交政策》說,雖然新保守主義者批評普京為巴沙爾拖延時間,但實際上普京顯然也不希望巴沙爾手握大量化學武器。早在冷戰時期,蘇聯領導人在華約內部控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就比美國在北約內部控制得更賣力,俄美協議達成說明利益一致時,大國外交是如何水到渠成。 “俄羅斯卷土重來”,西班牙《國家報》以此為題說,奧巴馬在通往大馬士革的道路上磕磕絆絆,缺乏策略和猶豫不決的外交政策凸顯其在使用武力問題上的模棱兩可。他似乎正對敘利亞虛張聲勢以獲得外交解決方案。隨著在敘利亞拖延時間越來越長,美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能獨當一面的國家。此時新“沙皇”普京卻從天而降,扔給奧巴馬一個救生圈。與此同時,俄羅斯避免毫無借口地支持巴沙爾,并阻止美國軍事干預打亂敘利亞—伊朗軸線,從而削弱莫斯科在中東的影響力。文章說,普京的世界領袖角色令奧巴馬黯然失色。 “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偽君子”,CNN評論員弗里達絲毫不掩飾她對普京的咒罵。她指責普京頂著“世界和平與民主冠軍”的頭銜,犧牲的卻是美國的利益。在文中,弗里達對普京在《紐約時報》上教育美國的文章逐句批駁,稱普京做事從來不是出于對和平民主的熱情,而是出于“冰冷的算計”。英國《經濟學家》14日說,俄美協議是否真能奏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俄羅斯的意圖,麥凱恩和格拉漢姆等人覺得普京是在拖延時間,“這也是《經濟學家》所持的觀點”,因為普京根本不想做任何削弱敘政府的事,為執行銷毀敘化武協議而出現的任何停火都對巴沙爾政府有利,他攢足了力量就可以繼續屠殺不希望他做總統的敘利亞人民,而普京是一名冷戰戰士,他的信條是:凡對美國不利的對俄羅斯都是好事。文章說,也有西方分析家覺得,普京是真的擔心敘利亞化武落入極端分子之手,經車臣流入莫斯科,因此在確保巴沙爾手里沒有沙林毒氣這一點上,美俄有共同利益。 上周末,美俄另一交鋒點是麥凱恩宣稱為報復普京在《紐約時報》刊文教訓美國,他計劃在俄羅斯《真理報》上刊文回擊普京。美國《沙龍》雜志評論員基廷說,此事最初只是麥凱恩開玩笑,但因《真理報》英文版編輯迪米特里對《外交政策》記者胡德森說歡迎麥凱恩刊文,后者就把它當真報道出來,結果美俄兩邊都當真了。俄共主席久加諾夫15日對俄新社說,如果麥凱恩想在《真理報》刊文,必須改變在敘利亞問題上強硬立場。基廷則調侃麥凱恩說,你最近看過《真理報》嗎?它早已不是蘇聯時期嚴肅的蘇共喉舌,現在它是份高度娛樂性小報,專做有關占卜預言、火星上發現頭蓋骨,以及女人的13個怪異特性等專題,和《紐約時報》完全不對等。(記者柳直 蕭達 黃培昭 青木 陶短房 邱永崢 劉洋 候濤 陳一) |
相關閱讀: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09-16] 俄美就敘化武達成框架協議 兩國領袖角色轉變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