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滋介入調查 業內揭秘奶粉商七大“黑招”
www.fjnet.cn?2013-09-17 08:39? ?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央視指天津一婦產科因賄賂強喂“第一口奶” 昨日,央視以“揭秘嬰兒第一口奶”為主題,指天津一家醫院企業賄賂醫生護士,強行給孩子喂多美滋奶粉,讓新生兒產生依賴,排斥母乳。對此,多美滋發出聲明表示“震驚”,稱已經立即調查,如發現有人違反公司制度將嚴懲。 而有三甲醫院婦科醫生表示,醫生完全不會干預媽媽喂哪個牌子的奶粉,雖然職業風險巨大,但護士也可能有操作余地。 昨日,央視記者的報道聲稱,多美滋在天津一個地區,花費不菲以支付“維護費”,即維護醫院和多美滋的關系。報道指,在這樣的金錢交易下,醫院的白衣天使,強行給新生的嬰兒喂食多美滋奶粉,使嬰兒習慣多美滋奶粉的味道,產生依賴,進而排斥母乳。 多美滋稱會嚴懲違規者 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多美滋(中國)通過聲明表示對有關報道非常震驚和重視。“我們將立即就此事展開調查。”聲明說,公司嚴格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包括《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并為此設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 “如有違反,我們將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多美滋說。對于央視昨日報道的“第一口奶”現象,多家奶粉生產商均不愿置評。但是在微博上,不少各地的父母表示其在醫院里接觸過多種品牌的奶粉。 “無論是國家規定還是國際準則,都是主張母乳喂養,因此不允許奶粉進醫院宣傳。”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由于奶粉業競爭激烈,加上看準新生兒“轉奶”不易,一些奶粉企業在醫藥宣傳方面確有各種砸錢“潛規則”。包括贊助新婚夫婦和產婦講座、免費發孕婦奶粉、贊助產房設施、讓護士收集產婦信息等。“醫務渠道‘水深’,小奶粉商負擔不起。”他更指出,最近業內還傳言有大企業甚至瞄準“奶粉ATM”機,希望能把這一設備放進醫院。 2009年中消協已警示,警惕嬰兒奶粉促銷干擾母乳喂養。奶粉商的促銷行為和媽媽的草率抉擇會使嬰兒失去了吃母乳的權利,無法獲得母乳喂養對于嬰兒終生的益處。 各方反應 消費者 整個孕產期奶粉商“如影隨形” “在整個孕產期,奶粉商都如影隨形。”昨日,剛剛生完寶寶的市民黃敏(化名)對記者說,為了辦理準生證,她被要求到海珠區的一家醫院聽關于孕期營養和護理的課。在講課的中段突然進來了一個婦女,拿著水壺和茶杯,向在座的媽媽逐一詢問“要不要孕婦奶粉”。課后她還領到了奶粉商送的一包孕婦奶粉。 黃敏告訴記者,此后她陸續到過三家不同的醫院,或聽課,或產檢,多次收到奶粉商的廣告宣傳冊、贈品。在一家公立醫藥的產科護士臺,她填寫接受免費產檢的各種表單時,護士給她拿出一份某奶粉商的表格,并引導她填寫“愿接受對方服務”。 另一位新媽媽伍程(化名)告訴記者,在小孩出生后,醫院不接受她自帶的奶粉,而要求由院方統一安排喂養某品牌的奶粉,“若孩子住的時間較長,可能就習慣了某種口味的奶粉了。” (劉俊) 醫院業者 護士有操作余地 曾被警告 “這樣搞定護士讓自家奶粉能成為首選的現象當然有,但是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三甲醫院與二甲醫院、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情況都不一樣。”廣州某三甲醫院一位婦科醫生告訴記者,他們醫院絕對不允許此類事情發生。 “我們這曾出現過護士力薦某奶粉被院方嚴重警告的事情,此后也就風平浪靜了。”他告訴本報記者,雖然經常途經產科,但自己鮮有發現奶粉銷售人員的身影,“不知道是少了還是更低調了”。 他告訴記者,奶粉推銷在該院頗有難度且目標受眾群非常小,“可以母乳喂養的媽媽,沒有護士敢冒險勸其奶粉喂養。醫生完全不會干預奶粉品牌選擇,護士可能有操作余地,但不一定真的都會這么做,畢竟職業風險大。”他認為,該“交易”的重災區應該不是三甲綜合醫院。 業內曝光 一個孕產婦名單就值10~30元 文/ 記者劉俊 “奶粉商在醫院更多是在做推廣,而不是賣奶粉。”和醫務渠道打交道的奶粉銷售主管李楊(化名)昨日告訴本報記者說,以某奶粉大品牌為例,做醫務推廣的人員遠高于銷售人員,一年發生在醫院里的費用占營業額約3%~5%,或占營銷費用10%,“但是這些做法都是灰色的”。 1 “名單費” 把所有孕產婦的電話抄出來給奶粉商,一個有效的名單就值10~30元左右。 2 “輪奶” 各品牌通過投標、贊助的方式,獲得免費給新生兒提供奶粉的機會。某奶粉進一家出生率高的醫院就要每年投30萬~50萬元。 3 “直銷” 廠家免費提供給醫務渠道,或者最多以奶粉價格5折賣給醫務渠道,再轉售消費者,從中每罐可賺100~150元的差價。因明顯違規,此現象不多。 4 “派送樣品” 在新生兒出院時,可以免費派奶粉,但是家長的通訊信息會給到廠家,每罐奶粉還可返還30~50元的“派樣費”。 5 “聽課 介紹費” 在針對孕婦的課堂上會派發帶有編碼的奶粉“優惠券”。如之后媽媽憑此買奶粉,一個“新客戶”可以返還醫務渠道100~200元。 6 “學術贊助” 奶粉商經常請專家給醫務人員講課,費用一場下來最低廠家砸10萬元也不奇怪。還有以“學術交流”名義進行的各種醫務“聯絡”。 7 “通過醫務渠道和消費者溝通” 例如,有一家奶粉商長期在醫院會議室贊助某“無痛分娩”課程,最后肯定會有時間留給奶粉商宣傳,再就是獲取消費者的通訊方式。(文/ 記者劉俊、涂端玉)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7]央視曝光護士喂嬰兒多美滋致上癮 院方調查
- [ 08-28]上海質監局:多美滋召回產品未檢出“毒”
- [ 08-27]上海質監:多美滋召回產品未檢出肉毒桿菌和肉毒毒素
- [ 08-19]多美滋涉毒奶粉多地召回不徹底 家長投訴致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