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晚報:學生“彈劾”老師背后的訴求困境
www.fjnet.cn?2013-09-18 17:09? 陳廣江?來源:燕趙晚報 我來說兩句
在福州教育學院附中,一堂本應該普普通通的英語課,上演了一場學生“彈劾”老師的戲碼。9月13日上午,初二(11)班的英語課堂上,有學生當場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歡英語老師的上課方式,要求全班表決,更換英語老師,獲得不少同學的舉手贊同,老師當即離開。班主任稱,學校將處分“鬧事”學生。此事引發不小爭議。(9月17日《海峽都市報》) 老師授課方式引發學生不滿,遭到學生“彈劾”,被要求“下課”,這本應是一堂頗具意義的“民主實踐課”,但由于出現了“有學生當場拍桌而起”等不和諧細節,無端增添了惡作劇的成分,讓人遺憾。 爭議自然難免。有學生家長贊許孩子的獨立意識、自主精神,建議老師改進教學方式;也有家長覺得學生太沖動,沒有顧及老師的尊嚴,不利于溝通;還有家長認為學校失職,沒有注意到學生的情緒和需求。這些說法都沒錯,但都沒觸及問題的根本。 學生“彈劾”老師背后的真問題是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的現實困境——學生們不善表達、不會表達。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有表達自我訴求的權利,尤其是在老師授課方式等與學生利益直接相關的問題上,學生應有充分的話語權。但是,在“唯分數論”下,我們的教育卻沒有教給孩子如何表達自我訴求,甚至不容許學生表達異見、挑戰老師權威。如此,出現學生課堂之上公然“彈劾”老師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 客觀講,無論老師的授課方式如何糟糕,老師也有做人的尊嚴,在課堂上被學生“拍桌子”、大喊大叫,的確讓人下不來臺。學生權利的覺醒、獨立意識的提高是好事,但不能通過粗暴的方式來表達和實現。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這件事上,學校是雙重失職的,既沒有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訴求、伸張權利,也沒有注意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和迫切需求,最終出現了這場策劃已久的“彈劾”鬧劇。事已至此,如果學校再處分相關學生無疑是更加粗暴的行為。 我們的教育應教給學生有話好好說,有訴求合理表達、通過恰當渠道表達,并建立暢通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讓學生自由表達。這是教育的應有之義。公民意識和民主意識的培養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沒有平時的日積月累,出現問題就苛責學生、拿出“處分”的大棒,是卸責的表現,注定無法服眾。(陳廣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