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未加快團聚步伐 帶薪休假難落實被指致回家難
www.fjnet.cn?2013-09-20 19:30? 韋慧、梁冬?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今年36歲的哈爾濱市民杜偉軍今年中秋節湊巧要加班,無法回吉林老家過節。 杜偉軍說:“其實,就算不加班,3天的假期對于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也太倉促了,基本有兩三天時間花在來回的路上。我們這些奔波他鄉的人特別期待能真正落實帶薪休假的法律法規,讓我們也能‘常回家看看’。” ——用人單位“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是關鍵 浙江省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夏家品說,有調查顯示,我國空巢老人面臨不同程度的焦慮、孤獨、失落等情緒,但是大部分子女受時間和物質條件的制約無法經常看望父母。法律規定的“常回家看看”要真正落實,就必須先保證用人單位“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這一條做到位。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認為,由于生活的高成本,巨大的社會壓力讓很多人喘不過氣,對老人的精神贍養這一屬于道德上的義務往往成為犧牲品,法律約束也很難奏效。 “我有一個兒子一個閨女,都住在市里。兒子幾年前下崗了,靠給別人打工維持生活,還要照顧孩子,沒時間啊!閨女家住得遠,家里條件不好,女婿臥病在床,全家就靠她一個人,還得供一個大學生,每個月她都來看我兩次,來一次要換好幾趟車,特別麻煩!”70歲的哈爾濱市民劉玉蘭大娘告訴記者,因工作忙,今年中秋節兒子和女兒都沒來看她,但她很理解孩子的難處。 專家認為,保障老年人的幸福生活,除了個人的努力,也需要靠政府、社會的力量。比如加強保障老年人精神生活需求的配套設施建設;將“回家探親”的權益落到實處,通過工會監督、法律保障等方式維護勞動者探親休假的權益。 楊建華指出,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子女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即使再忙,也別忘了打個電話問候。(記者韋慧、梁冬)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8-05]“問題官員”復出如何不再刺痛公眾
- [ 08-02]多名問責官員免職后合規復出 被指成“帶薪休假”
- [ 07-16]福州一公司也有“帶薪情緒假” 專家:難推廣
- [ 05-06]瑞典帶薪休假制度詳解:不休帶薪年假違法
- [ 05-03]民意反復無礙“恢復五一長假”的可行性
- [ 05-01]媒體提醒五種帶薪休假侵權行為 包括工齡計算等
- [ 04-27]北京一中院通報“帶薪休假”糾紛案例 9成勞動者勝訴
- [ 03-15]落實帶薪休假,不能再等再拖了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