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 不提倡使用 藥物滅殺 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還是農科院專家、學者,在如何滅殺非洲大蝸牛這一問題上,都一致表示為了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和水資源,“不提倡使用藥物大面積噴灑”。 南寧市江南區農業、林業、水利局副局長朱春選說,沙井中學周邊出現非洲大蝸牛在整個城區尚屬首例,他本人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外來物種。看到當地農作物、菜園遭受非洲大蝸牛的禍害,他感到很揪心。下一步,將以該局名義分別打報告給市、自治區植保部門,請示如何處理。在沒有得到上級指示之前,他個人意見也是不提倡使用藥物大面積滅殺。 朱春選說,就算要將非洲大蝸牛加工成雞鴨飼料,也要進行嚴格的檢驗檢疫,搞清楚這些蝸牛是否會通過雞鴨傳染致病病毒,對這個問題一定要謹慎處理,如果不行,就砸碎深埋。 專家釋疑: 蔬菜吃前 須經高溫煮熟煮透 那么,被非洲大蝸??惺尺^的蔬菜,人吃了會有危險嗎?如果皮膚不慎被非洲大蝸牛的硬殼割傷,會感染什么可怕的病毒嗎? 南寧市江南區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盧世深解釋說,只要蔬菜經過高溫煮熟煮透,人吃后是不會有問題的,因此市民不必為此恐慌。至于皮膚被非洲大蝸牛的硬殼割傷會不會感染寄生蟲或病毒,這還有待研究。因為蝸牛有許多種類,攜帶有不同的病源和寄生蟲,而沙井中學周邊發現的這些非洲大蝸牛,究竟有沒有攜帶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以及寄生蟲,只有經過相關檢驗才知道。 盧世深還表示,如果采取人工手捉方式控制非洲大蝸牛蔓延,參與人員必須配戴手套,使用夾子等工具,不要直接徒手去捉。在上級統一部署清剿非洲大蝸牛行動之前,盧世深希望能盡快召開一次現場會,要求江南區所轄各鄉鎮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都安排農業技術人員前來參加,讓大家能實地了解到非洲大蝸牛的習性以及危害。 相關新聞 廣西檢驗檢疫部門—— 南寧此次發現非洲大蝸牛 不排除省際傳入可能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馮耀華 王建偉) 針對南寧市江南區沙井鎮發現非洲大蝸牛的事件,記者昨日從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廣西檢驗檢疫部門為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主要采取7項檢驗檢疫措施,包括國外檢疫、現場檢疫、隔離檢疫、實驗室檢疫、檢疫處理、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等。近年來,廣西口岸先后截獲兩批次非洲大蝸牛,分別是2003年欽州檢驗檢疫局從越南進境運輸工具發現,以及2007年梧州檢驗檢疫局從澳大利亞進境木質包裝中截獲,均按規定進行了檢疫處理。 據該局動植物檢疫監管處生物安全科科長李樹慶介紹說,非洲大蝸牛原產于東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后傳遍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目前已擴散至南亞、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我國禁止進境的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 該局有關專家介紹說,非洲大蝸牛是世界上人為傳播造成分布最為典型的事例之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福建、臺灣等地。其自然傳播能力有限,成螺一晝夜可爬行50米左右。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人為方式:其一是通過人為引種傳入新區;其二是通過集裝箱、輪船、火車、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以及隨觀賞植物、苗木、板材、貨物包裝箱等傳播。南寧市郊此次發現非洲大蝸牛,不排除省際傳入的可能。(記者王建偉 文/圖)廣西新聞網 |
相關閱讀:
- [ 08-31]非洲大蝸牛入侵美國 當局花600萬美元清繳(圖)
- [ 07-06]長春重慶路一商販叫賣大蝸牛 5元一只惹圍觀
- [ 07-12]東莞從歐盟進口原木 被檢出散大蝸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