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抽絲剝繭指中國成功“西方很難模仿”
www.fjnet.cn?2013-09-26 07:52? 阮煜琳?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紐約9月25日電(記者 阮煜琳)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的5年之后,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雖然在復蘇方面略有起色,仍然沒有完全走出危機的陰影,而在此期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經濟發展速度無疑讓徘徊中的發達經濟體刮目相看。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的經濟學家、分析機構和媒體,通過實地考察和研判,試圖抽絲剝繭,尋找其中秘辛。到底是什么改變了中國?是伴隨著高房價而迅猛發展的中國房地產業,還是讓發達國家也自認為不可復制的高速鐵路?不少文章對中國經濟態勢多持褒大于貶的視角。 “中國的高鐵系統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成功故事。”《紐約時報》最新文章指出,在其他新興經濟體陷入低迷之際,有經濟學家和交通運輸專家稱,這個系統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因之一。 《紐約時報》說,中國高鐵系統投入使用僅僅五年,單月客流量已經是國內航空業客流量的將近兩倍。過去幾年里,中國高鐵網絡的客流量年增長率達28%,到明年初,它的單月客流量將超過每月運載5400萬人次的美國國內航空系統。 “高鐵無疑改變了中國,而且是以一種出乎意料的方式。”《紐約時報》說,“中國已經有超過100座城市連入了高鐵網絡,這些城市的生產力出現了很大提高。”其中的原因就是,“企業發現自己距離數以千萬計的潛在消費者、雇員和競爭對手只有幾個小時的火車車程。” “中國的成功也許是西方很難模仿的”,“不只是因為很少有哪個地方能出現中國的高速城市化進程”,中國有四倍于美國的人口,其中一大部分人生活在東部的三分之一土地上,整塊區域的面積大約相當于密西西比以東的美國。 “除了波士頓到華盛頓特區之外”,美國沒有中國那種人口密度很高的“走廊”,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土木工程教授C·威廉·伊伯斯(C.WilliamIbbs)說。 中國的高鐵計劃已經跟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地鐵建設計劃結合到了一起,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大型隧道機正在中國大城市底下開鑿土石。《紐約時報》認為,這意味著大量人口可以方便地乘坐高鐵出行。 而曾經報道過中國“鬼城”的《華爾街日報》,看法似乎也在改變。其最近的文章指出,中國的“鬼城”可能沒有人們此前所想的那么死氣沉沉。 《華爾街日報》認為,近幾年西方媒體用視頻和照片等記錄了中國的鬼城現象:商場空無一人,新建住宅完全沒有人氣。但里昂證券分析師王艷說,“這些報道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新建中國住宅在出售時通常都是毛坯房,購房者必須自己安裝淋浴設備、地板和廚房洗滌槽等各種設施,然后才能入住。 “因此,許多這種鬼城項目要等上一陣子才能興旺起來。”王艷在報告中指出,2008年至2011年期間建成的住宅樓的住戶通常在三年時間里陸續搬入。“住戶不僅需要時間來將房子完全裝修好,許多人還想等到鄰居也裝好后才搬入,以避免裝修塵埃和噪音的侵擾。” 在個別機構“唱衰”中國經濟之際,標準普爾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PaulGruenwald表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似乎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在中國與發達經濟體接軌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必將放緩。經濟杠桿加大意味著中國政府更愿意犧牲一些增速來換取金融穩定。此外,就業市場吃緊和薪資增幅上升意味著,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現在更容易被接受。 標準普爾預計,2013年及以后中國實際GDP可能僅增長7%-7.5%,并認為“這一幅度將成為新的正常增速”,以某些指標衡量,增長放緩將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標準普爾報告暗示,中國經濟對全球GDP增長的拉動幅度超過一個百分點,依然遠高于中國經濟體量相對于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25]中國經濟論壇成都舉行 分享當前中國發展機遇
- [ 09-25]海外游客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中國游客哄搶iPhone5
- [ 09-25]光伏學院70名畢業生僅3入行:企業窮得廁紙難保證
- [ 09-24]“以房養老”首倡者:可從無子女和失獨家庭試點
- [ 09-21]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企穩向好 發展潛力依舊巨大(圖)
- [ 09-21]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企穩向好 發展潛力依舊巨大(圖)
- [ 09-17]李克強詳解“中國經濟第二季”治理思路
- [ 09-17]狄馬克稱滬指將隨中國經濟走強而大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