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唐山9月28日電 (白云水 孫溢)“東陵大盜”孫殿英最終也不會想到,當年覆蓋于層層珍寶之上的被子,卻是慈禧陵中真正的稀世珍寶。而他當年的隨手遺棄,卻成全了織金陀羅尼經被一個世紀之后的首次面世。 28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展開了第一次與世人見面的織金陀羅尼經被。金黃的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由捻金線織成。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圣,又不失皇室的威嚴。 清東陵保護區研究室主任李寅向中新網記者介紹,慈禧十八歲入宮,曾被咸豐皇帝封為蘭貴人。在咸豐皇帝去世之后,育有大阿哥的慈禧被尊為圣母皇太后。此后,她以27歲的年齡,開始了長達48年的垂簾聽政,被宮中及朝廷以“老佛爺”尊稱的慈禧為中國近代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寅介紹說,陀羅尼經是密宗佛教的一個經咒,此經被在清朝是奉旨使用的,即沒有皇帝旨意,任何人不能使用。經被當時就蓋在慈禧的尸身最上層,慈禧的尸體以及那些價值連城的珍寶都被陀羅尼經被統統覆蓋住,如今,這件世界唯一的寶物首次向海內外展出,具有重要意義。 從事清東陵文物研究40余年,今年82歲的清史專家于善浦表示,名貴的織金陀羅尼經被曾經磨難重重,歷經了三個階段,在慈禧去世105年之后才與觀眾見面: 1908年,入葬的慈禧將陀羅尼經被覆蓋在身上。當時經被上還綴有八百二十粒珍珠,估值十六萬兩白銀,價值連城。 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將洗劫了慈禧陵墓,并把經被上的珍珠全部拆走。此后的51年中,溥儀在天津派清朝遺臣與國民政府人員重新安葬慈禧時,將經被放在地宮的香冊寶座上,陀羅尼經被從此又被封存在慈禧地宮中。 1979年,慈禧地宮對外開放,工作人員將受潮殘破的經被送往北京故宮博物院修復裝裱。此后,陀羅尼經被一直存放于清東陵文物庫房內。 于善浦說,當年孫殿英這些匪徒沒有文化,有眼不識“金鑲玉”。他們盜陵之后,把拆掉珠寶的陀羅尼經被、慈禧穿的衣服等寶物都扔到外面,使這些稀世珍寶得以幸存。 “此次與織金陀羅尼經同樣比較名貴的是慈禧的香寶香冊。”于善浦表示,皇帝皇后死了之后,他們在地宮中的香寶香冊是用檀香木做的。它的名貴不在于它的質料,而是上面的文字。因為清朝規定的皇后死后只有十六個字封號。慈禧是1908年死的,1909年入葬,在這個期間,大臣們認為,僅僅用皇后的16字功德已經囊括不了她一生的功績。所以她用了22個字。 據了解,本次隨同織金陀羅尼經被一同展出的文物還包括慈禧生前穿過的竹枝袍、用過的玉璽、親手創作的字畫作品,以及一些展現慈禧情趣的生活用品和佛教用品,展品奢華程度創歷屆慈禧文物展出之最。 “不同的是,我們這次以文物把慈禧的生活情趣也向公眾展示出來。”李寅說,慈禧的生活情趣倍受世界矚目。這次展出慈禧的書畫,無論她的繪畫“羅浮珍影”,還有她寫的“龍”字以及“壽”字,顯示出慈禧的書畫功底。還有慈禧信佛,我們把慈禧生前的喜愛的佛教用物進行展示,表達出了慈禧愛好、信仰和熱愛生活的另一面。 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共建有順治、康熙、乾隆等皇陵五座、慈禧等后陵四座,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