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保護漢語”應注意過猶不及 不宜情緒化
www.fjnet.cn?2013-09-30 06:5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來說兩句
英語漢語 水火不融? 據悉,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已開設英語本科專業的占高校總數的77.4%,而開設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的院校數量比之少347所。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世世代代所使用的漢語真的變得無足輕重了?漢語和英語真的到了水火不相融的地步? 對于這一問題,不能匆忙地下結論。刁晏斌教授認為,出現當前的局面原因很復雜。一方面,英語作為實際上的國際通用語言,其使用頻率和流通程度越來越高,不可避免地會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語言產生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漢語使用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該重視、認真對待、設法解決這些具體問題,但沒有必要如臨大敵,吃英語的“醋”。 華東師范大學李明潔教授認為,一個國家民眾的多語多言能力越強,越表明這個國家文化和諧、開放自信。一方面,英語的國際影響應該得到客觀的承認和重視,另一方面,我們對自己的偉大的母語應該有自信,能夠兼容并蓄的語言才是真正偉大的語言。 母語保護 刻不容緩?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從漢字“簡繁之爭”到《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引人矚目,再到前幾天公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母語保護”這4個字進入民眾的視野。 什么是母語保護?應當如何保護?一些人對此可能存有誤區。 第一,所謂“保護”,主要的工作應該是“維護”,即維護母語的健康發展,使之能更好地為全體人民服務。 第二,一個開放的社會,它的語言必然也是開放的,其具體表現就是吸納更多的外來語言成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交融。 第三,把當今漢語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都歸因于英語的“入侵”,這顯然有失全面和客觀。 第四,英語不是“敵人”。實際上,漢語發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不同民族語言吸收、融合的結果,其中就包括近代以來在不同階段對英語的吸收與融合。 當然,我們每個人以漢語為母語的人都應具有母語保護意識和自覺,但李明潔教授同時指出:“‘保護母語’的意識十分可貴,但是也要注意過猶不及。對待漢語教學,既要有熱誠的態度,又要有科學的認識,不宜情緒化和行政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